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31141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九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考点速记,考点1,1.孔子及其思想 简介: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 成论语一书。2015怀化38(1) 思想主张: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2016岳阳 29、2016邵阳21、2015郴州31(1)、 2015娄底55(2)、2014衡阳26(1),孔子思想及百家争鸣,(识记),孔子 2015益阳21,文化教育成就:(1)相传,整理诗经等书,编 订春秋; (2)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016湘潭33(2)

2、(3)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 重要地位。,2016湘潭33(2),2.百家争鸣,【巧学速记】孔孟儒、行“仁政”;道“无为”、老 庄兴;子墨子,讲“非攻”;韩非子,“法治”行。 【归纳总结】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孔子“仁”“礼”等思想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 的主张,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关心百姓生活,努力 构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2)国家应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受 教育的机会;学校应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宽松的课堂 气氛。 (3

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等,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 位。,考点2,1.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由中 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2015怀化6 2.道教的兴起: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奉老子 为教主,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识记),(4)善于向别人学习,相互尊重等。,考点3,(识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考点4,史学著作,(识记),2016湘西6,【知识图解】,考点5,(识记),文字与艺术,1. 文字2014株洲4,【归纳总结】汉字的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朝)楷书、草书(汉)行书(魏晋),2

4、. 艺术,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 思想家及其主张 (2016岳阳29题)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B,命题点3 文学类 (2015株洲6题)“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该词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陆游 D. 李清照,D,D【解析】本题考查宋词。从题干中词的“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可判断出是李清照的词。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陆游的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命题点5 文字与艺术 (2016湘西3题)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苏轼,【解析】本题考查王羲之兰亭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