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31108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习题 岳麓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 夏、商、西周的兴亡1. (2016益阳1题)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杰出人物,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后来,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位杰出人物是( )A. 黄帝 B. 禹C. 秦始皇 D. 汉武帝2. (2015郴州21题)(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小齐同学很喜欢看电视剧封神榜,当看到周文王在牧野战胜商纣王并建立了西周时他乐不可支。( )命题点2春

2、秋争霸1. (2016怀化2题)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C. 越王勾践 D. 吴王夫差2. (2016湘西21题)(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 (2014怀化35题)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3分)(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1分)(2)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1分)(3)怀化市在我国战国时期属于图中哪个诸侯国管

3、辖?(1分)命题点3 战国七雄(2016郴州2题)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 )A. 秦、楚、齐、燕 B. 齐、楚、秦、燕C. 燕、齐、秦、楚 D. 燕、齐、楚、秦命题点4 商鞅变法1. (2015郴州2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B. 颁布均田令C.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D. 奖励耕战2. (2014郴州21题)(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商鞅变法获得成功,是因为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支持。( )3. 2015衡阳27题(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4、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改革】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2分)4.2016岳阳49题(1)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旧制度”是什么社会制度?变法中对“废除了旧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具体措施是哪一项?(4分)5. 2016湘潭33题(3)(4)(3)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力求通过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请以商鞅变法为例,说明哪一措施直接有利于此目的的达成?变法使哪一社会阶级的

5、力量得以壮大?这一阶级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产物,当时在生产工具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3分)(4)战国纷争的局面最终结束于哪一年?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这一变革的实质是什么?(2分)备考实战演练1. (2016株洲模拟)下图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与图中对应的朝代是( )【注:“BC”公元前,“AD”公元后】A. 夏朝 B. 秦朝C. 元朝 D. 清朝2. (2016衡阳模拟)晋祠,又称“唐叔虞祠”,据说当年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随手捡起地上的桐叶,剪成玉圭形,并说封叔虞到唐国去做诸侯。“桐叶封弟”的故事因此流传开来。

6、下列制度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C. 郡县制 D. 分封制3. (2016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 国人暴动 B. 周平王东迁洛C. 齐桓公成为霸主 D. 韩赵魏三家分晋4. (2017原创)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 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 分封制被破坏D. 诸侯弃国逃跑,周王朝分崩离析5. (2017

7、原创)与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退避三舍”相关的战役是(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C. 马陵之战 D. 桂陵之战6. (2017原创)战国时期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其中,使用减灶诱敌之策,使10万魏军遭遇齐军伏击,溃不成军,主将自刎的战役是( )A. 涿鹿之战 B. 马陵之战C. 桂陵之战 D. 长平之战7. (2016邵阳模拟)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越王勾践楚国 B. 晋文公齐国C. 齐桓公秦国 D. 楚庄王秦国8. (2016青岛)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

8、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 B. C. D. 9. (2016衡阳逸夫中学模拟)西周时期成千上万的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变化的原因是( )A.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B. 青铜器代替石器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 奴隶获得了自由10. (2016菏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9、. 奖励军功 11. (2016衡阳逸夫中学模拟)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C. 奖励耕战 D. 建立县制12. (2017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天下“竞于气力”的背景下,旧的治理模式日渐失效,新的秩序又尚未生成,一切都在混沌变化之中,这就给列国治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应对新情势之变,需要治道变革的新思路。推行有效的治理变革措施,逐渐成为关系各国生死

10、存亡的核心任务。 摘自2016年6月26日解放日报战国为什么被称为“大变革时代”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材料三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 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

11、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中评述的商鞅变法发生于材料二中哪一国家?对其发展有何作用?(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13. (2016模拟)简答题。(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你能再举出一个春秋时期曾当上霸主的诸侯王吗?(2)农具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了铁农具?(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后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

12、什么变化?(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出现,当时形成了怎样的局面?(5)学习完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请你简要描述一下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答案: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 夏、商、西周的兴亡1. B 2. 【解析】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后建立了西周,而不是周文王。命题点2 春秋争霸1. C【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题干中“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亦尝胆”点出了“卧薪尝胆”这一典故,故本题所说的“国君”是指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故C项正确。2. 【解析】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3. (1)晋文公。(1分)(2)朝秦暮楚。(1分)(3)楚国。(1分)命题点3 战国七雄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图中诸侯国的都城来进行判断,燕国都城在蓟,故代表燕国;齐国都城在临淄,故代表齐国;郢是楚国的都城,故代表楚国;秦国的都城在咸阳,据此可知代表秦国。命题点4 商鞅变法1. 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C项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D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2.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受到旧贵族的阻挠。3. (1)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2分)4. (1)奴隶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