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31107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 岳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 政权并立1. (2015郴州7题)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2. (2016株洲3题)“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C. 宋夏和议 D. 北宋与金对峙3. (2016湘潭22题)(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

2、的填“”)辽、西夏、金都曾与北宋并立。( )4. (2015怀化24题)(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命题点2 经济重心南移1. (2016怀化5题)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 “扬一益二” B. “苏湖熟,天下足”C. “无徽不成镇” D. “湖广熟,天下足”2. (2014怀化5题)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A. 隋朝 B. 唐朝C. 宋朝 D. 元朝3. (20

3、16衡阳3题)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宋代货郎图 北宋“交子”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繁荣C. 商业繁荣 D. 文化繁荣4. (2016娄底33题)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5. (2014郴州23题)(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命题点

4、3 制度类(2014衡阳21题)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分)命题点4 民族关系1. (2015岳阳31题)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 蒙古族 B. 女真族C. 回族 D. 藏族2. 2016怀化41题(2)(2)元朝时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2分)命题点5 人物辨识1. (2016岳阳30题)“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 刘备 B. 元昊C. 忽必烈 D. 赵匡胤2. (

5、2015怀化3题)“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C. 努尔哈赤 D. 阿保机备考实战演练1.(2016益阳模拟)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 陈桥兵变成君王,限制武功向文治2.(2017原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为中国历

6、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按建立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少数民族政权,正确的一项是( )辽金西夏元A. B. C. D. 3. (2016岳阳模拟)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 楚汉之争 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 D. 澶渊之盟4.(2016揭阳)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已完成南移史实的是 ( )A. 太湖流域的苏州、扬州,成为重要的粮仓B. 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C.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D. 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5. (2016孝感)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发明的农具是( )6. (2016

7、大庆)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A. B. C. D. 7. (2016模拟)宋朝耐得翁在都城纪胜记载:“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上述引文不能反映宋朝时期( )A. 城市的政治职能增强 B. 商业活动时间限制被打破C. 饮食服务出现D. 城市商业

8、经济的繁荣8. (2016株洲十五中学模拟)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A. 鲜卑族 B. 蒙古族 C. 满族 D. 藏族9. (2016玉林)1276年因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A. 南宋 B. 辽C. 金 D. 西夏10.(2016包头)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 抵制了民族融合趋向11.(2016模拟)元朝是我

9、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出现交子活字印刷术出现回族形成建立行省制度A. B. C. D. 答案: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 政权并立1. 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政权的并立。根据历史知识可知,金灭辽,然后灭北宋,所以辽与南宋的并立是不可能的。2. B【解析】本题考查宋金对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杭州是古代的临安,汴州指的是今开封,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俘虏了徽宗、钦宗,北宋灭亡。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宋与金对峙。3. 4. T命题点2 经济重心南移1. B【解析】本题考查古

10、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苏州、湖州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正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真实写照,故B项正确。A项与唐朝南方商业发展有关,C项与徽商的活动有关,D项与明朝农业经济发展有关,均与题意不符,排除。2. 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图示和文字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而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汉时期北方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宋朝,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3. C【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南方商业的繁荣。第一张图片“宋代货郎图”,“货郎”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第二张图片“北宋交子铜版拓片”和第

11、三张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的都是宋朝时期出现了纸币,纸币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表现,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所以答案选C。4. 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企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的支柱。可以通过对题干中“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等文字的理解得出结论。5. 命题点3 制度类公元前221。(1分)行省。(1分)命题点4 民族关系1. C2. (2)宣政院。(2分)命题点5 人物辨识1. D【解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者。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 B备考实战演练1. D【解析】本题考查

12、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他建立了北宋,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2.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名为辽;金建立于1115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元朝建立于1271年。D项正确。3. D【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抓住题干中时间限定信息“两宋时期”,分析备选项,楚汉之争是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 B项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C项不符合题意;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的和议,使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D项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4. 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表现。A项表明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取代了北方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