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30273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张爱玲的天才梦,从张爱玲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天才和烦恼,她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自

2、我进行了剖析。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张爱玲的天才梦,从张爱玲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天才和烦恼,她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自我进行 了剖析。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 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 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新课学习:一、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3、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

4、、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二、作者介绍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

5、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三、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ng ch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

6、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四、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

7、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

8、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五、本文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

9、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课堂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 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作业布置: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张中行的文学作品。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