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8044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山东省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卷02(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2、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条河总会飘摇在我的梦里,一次次撩拨起潮润的思乡情绪,使我整个人踉踉跄跄地一头扎进了故乡的那条河里。那是一条无名小河,座落于村庄的西边,别看它平日一副孱弱涓细羞羞答答的样子,一旦到了汛期,你会为它的烟波浩荡而大惊失色。那时节, ,河两岸和河水中全是网鱼的人,无名河即刻鲜活起来了。河畔的空气里(弥漫/充满)着浓烈的鱼腥气,比铜钱还要大的鱼鳞在阳光下泛出炫目的光。枯水季节,河床上(

3、因为/不仅)有无数的鹅卵石,还有金黄的细沙,岸边爬满老绿的藤蔓。秋天的午后,一轮大太阳投射下暖洋洋的光晕,夕阳西垂,火烧云(聚积/堆积)在西部天边。一排河柳有一下没一下地摇摆着,纷扬着一股天地间的苍凉,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孱(cn) 撩拨 B炫(xun) 踉踉跄跄C晕(yn) 座落 D蔓(mn) 烟波浩荡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弥漫 因为 聚积 B弥漫 不仅 堆积C充满 不仅 聚积D充满 因为 堆积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鱼儿在河水里穿梭来去守望着绵延不绝的一脉乡愁B鱼儿在河水里穿梭来去一脉绵延不绝的乡愁守望着C

4、河水里鱼儿穿梭来去 守望着一脉绵延不绝的乡愁 D河水里鱼儿穿梭来去一脉绵延不绝的乡愁守望着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战斗在边境口岸的缉毒警察,人人练就了一双入木三分的眼睛,能够凭借一些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藏匿的毒品。有关人士称,改革不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任何方案的制定,主事者都不会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而是要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有些时候,忽然闲下来也未必是坏事,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恰是一次好整以暇、梳理人生思路的机会。坚守基层的“盲警”罗建,获得了“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称号,对

5、于这份意料之外的不虞之誉,他倍感荣幸。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B美国大选中共和党获胜,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其竞选团队发挥了周密组织、极力展现其能力,功不可没。C警方提醒,市民如果捡到子弹、炸药、雷管等物品,请及时与警方联系,切忌不要觉得没什么危险而私自收藏,以致埋下安全隐患。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

6、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在这里,孔子援“敬”入“孝”,拓宽和升华了孝的内容。孝道于全社会的大力推行,培育、酿造了古代中国灿烂的“养老

7、文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孝道主张老年人不仅物质上需要帮助,而且精神上要得到慰藉,从而引导家庭养老实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统一;孝道不断地将养老、敬老的观念赋予家庭养老,使得家庭养老从家庭行为转变为社会规范,短期行为变成世代相继,家庭养老于是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并且必须做好的问题。孝道由此推动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古代中国的“养老文明”彰显了人类破解养老问题的“中国路径”,以及这一路径的先进性。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

8、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

9、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传统孝道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其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前行。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

10、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孝道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选自党建网,有删改)6关于“传统孝道”,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孝老敬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于全社会的大力推行,培育了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B“善事父母”首先指“能养之孝”,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 援“敬”入“孝”,拓宽和升华了孝的内容。C孝道将养老作为家庭最主要的职责,使老年人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得到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从而实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统一。D孝道不断地将养老、敬老的观念

11、赋予家庭养老,使得家庭养老从社会行为转变为家庭规范,短期行为变成世代相继,推动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7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我国古代社会,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B封建社会要求臣子尽“忠”,百姓行“孝”,当今社会中,“父母官”变成“人民公仆”,“子民”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忠孝”已不再是道德评价标准。C一百多年来,孝道文化的基础在历史与政治冲击下已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几代人的思想上出现了误区与断层。D孔子认为,对父母应由衷地敬爱,否则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然而现实社会,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

12、象却时常发生。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的“养老文明”彰显了人类破解养老问题的“中国路径”,现代孝道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C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致使传统孝道日渐失去约束力,“啃老”和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频繁出现。D社会变化引发传统孝道转化的必要性,传统孝道只有进行转化,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912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

14、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

15、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嫁娶凶葬,皆有赡 赡:周济;帮助B岁入给稻八百斛 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抓到D廪稍之充 廪稍:旧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择其亲而贫 其孰能讥之乎B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况于他人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