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6722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集训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专题集训2(时间:30分钟满分:36分)一、导学号 8720210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记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朱思雄叶琦人民日报:每年发稿量近600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条,同事为之叹服;69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这个人,就是高思杰。高思杰1973年出生于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

2、1997年7月28日,我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高思杰记忆犹新,“对于新闻来说,当时的我是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就算是一篇简单的消息都要写上特别长的时间。”2004年除夕夜,高思杰顶着大雪连续采访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结束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之深,他用雨伞紧紧护住摄像机走了数公里路,进家门时的第一个动作,是用冻僵的双手给家人递去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18年记者生涯,高思杰已经连续17个大年夜值守。2006年5月,承担采访任务的高思杰头天晚上右腿血管突然破裂,为不影响采访,他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如期出现。数天后,无法忍受剧烈疼痛,他只好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手术。医生要求他休息3个月,他

3、却只休息了28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采访。在高思杰双腿上,一共留有10个这样的手术刀口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医生说,假如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34岁。在同事和同行眼中,高思杰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是一个追逐新闻的奔跑者。“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这是高思杰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于是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2003年,阜阳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不顾朋友、同事劝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走进阜阳市第

4、二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采访中,由于他个子高,必须使劲把头往后仰才能穿上防护服,可穿上之后,又行动不便,影响拍摄。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脸上全是汗,一趴在寻像器上,寻像器就起雾。”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韪回忆道,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那段时间每夜把体温计放在枕头底下量四五回,眼睛一闭上有时还会做噩梦,可是第二天一早,还是会拎起摄像机,直奔医院。”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40多天,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从疫情发生到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何以如此?因为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记录者。谈起最近正在专心制作的一篇关于“农业田管”的稿子,高思杰

5、眉飞色舞:“阜阳是农业大市,冬小麦进入关键的越冬期,这直接关系着父老乡亲来年的收成和生活,我们得深入田间地头,到老乡的土地上去看看。”央视主持人张越曾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的可拍?我觉得主要是对所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他很在乎,他有兴趣,他关心他们,老百姓的苦乐问题他都放在心里,他就有话可说。”“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高思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2003年7月,淮河暴发特大洪水。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他发现一个小女

6、孩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心里瞬时就不是滋味,我当时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坚守在灾区的17个日日夜夜中,他每天用镜头不辞辛苦地记录着。科学种田让0.48%等于1%抗击非典一线的特殊生日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装着对群众苦与乐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怀有对家乡百姓关切深情的眷恋。(有删改)相关链接2015年2月14日,高思杰12岁的女儿高雨桐患脑瘤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高思杰将雨桐的眼角膜捐献给枞阳、桐城的两名患

7、者。两名患者重获光明;几天后,小雨桐捐献的肾脏又移植给了省外两名患者生命在大爱之中得以延续。(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5日第九版)1.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高思杰发稿量很高,每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条,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B.高思杰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心系百姓,对这片土地有深深的爱,百姓的喜怒哀乐装在他心里。C.材料的链接部分提到高思杰捐献病逝女儿的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虽然感人,但与这篇新闻的主旨无关。D.这篇新闻打乱时间顺序,以高思杰的从业经历来组织材料:文章写了“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扎根基层”“心系百姓”三个方面。解析:BA项

8、,概括不全面;C项,选择这个链接是为了体现高思杰的大爱;D项,以“思想情感”来组织材料。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高思杰出生在阜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记者,他经常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新闻的门外汉。B.高思杰没按医生的要求休息足够的天数,导致静脉曲张严重,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才会出现这种情况。C.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高思杰奔忙的身影,他的裤腿总是沾着泥土,这和他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坚持有关。D.高思杰认为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新闻工作才能做深入,做扎实。比如为了报道灾区老

9、百姓的生活,他坚守在救灾一线17个日日夜夜。E.“非典”时期,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40多天,在隔离病房无需防护,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解析:CDA项,“阜南师专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记者”错,原文是“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经常”也不准确,他说自己是门外汉,是刚进入新闻行业时。B项,“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错,原文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E项,“无需防护”错,原文是“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3.高思杰心中充满爱,而且是大爱。他的爱都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答

10、案:热爱工作/热爱新闻事业,对工作的狂热,拼命,不怕伤痛,不顾危险;关爱百姓,心系百姓,把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时刻记挂在心里;捐献病逝女儿的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二、导学号 8720210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4分)50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11月26日22时许,在建的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大猫坡特大桥12#桥墩的塔吊轰然倒塌,从高空坠落的塔吊配重石如炮弹般重重击向西南成品油管道,躁动的汽油从管道破损处喷涌而出,瞬间形成面积约2 000平方米的流淌渗油区。22时30分开始,武警、消防、公安和当地干部群众上千人的救援队伍陆续赶到现场。挥发的汽油蒸气刺激着每个人的

11、鼻孔,油气在周边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了2%7%,“只要一丁点火花就会发生闪燃爆炸。”泄漏点北边不足30米处,是我国西南铁路大动脉沪昆铁路。消防战士张郭涛和战友们立即设置警戒线,禁绝一切火源。11月27日零时17分,停止沪昆铁路列车通行,中断接触网电力供给。抢险救援指挥部做出一系列部署:马上封锁交通、关闭管道阀门、断电、拉网式入户排查,疏散、安置方圆3千米范围的群众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迅速做出安排,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现场排险作业安全、确保沪昆铁路客货运输安全,坚决杜绝爆炸、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正在黔东南州调研的贵州省长陈敏尔连夜赶到事故现场,实地察看汽油泄

12、漏点,对抢险救援作出指示。凌晨4时许,周边3千米范围内1 350名群众全部疏散完毕。12时30分,抢险官兵们利用铁锹、木棍开挖4条长110米、宽0.5米、深1.2米的截油沟,防止汽油继续渗透并收集渗油。13时30分,成都铁路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整列车开行方案。21时许,4条截油沟开挖完成,并挖掘深2米、直径2米的探油洞26个,汽油渗透得到有效的控制,毗邻红枫湖水源的污染隐患完全排除。按照抢险指挥部“先封堵再焊接”的要求,22点10分,开始采用包耐油橡胶皮加压法实施第一次封堵后,没有将泄漏点全部封住,不具备动火焊接条件。23点05分,第二次封堵,效果仍不理想。28日4时30分,采用聚四氟乙烯棒

13、和内衬耐油胶布加压的封堵方案,漏油点顺利实现临时性封堵,出油量明显减少。6时许,指挥部决定对管道破损点进行焊接封堵抢修,从源头排除风险隐患。焊接任务看似很简单,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静电产生的火花都可能引燃四处弥漫的汽油蒸气,更何况用几千度的高温烈焰对泡在汽油中的管道进行焊接,难度之大,无异于虎口拔牙、刀尖跳舞!10时许,贵州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等人坐镇消防现场指挥平台,调度指挥焊接封堵作业。100余名消防官兵进入漏油核心作业点利用高倍数灭火泡沫对焊接封堵现场周围以10米为半径的范围进行覆盖。10时20分,焊接抢修队员方大勇等4名焊工被固定在吊车挂钩上开始第一次明火焊接堵漏作业

14、,不到两分钟,火焰如怪物狰狞腾起,作业失败。13时16分,焊接封堵行动暂时停止。“主要是泡沫水量较大,造成周围土壤不断渗油,引发焊接过程中多次着火。”安顺市消防支队警训科副科长彭小清时刻监视着作业动态。为对汽油和火焰实施隔离,救援人员用石棉和不渗透材料对管道底部进行铺垫,并在泄漏点两端和底部浇筑水泥隔断。17时41分,焊接堵漏作业重新开始。焊接产生的火花一次次被液氮冷却,“22次!”一旁双手抱着带压泡沫枪的张郭涛默默数着扑火次数。“给我的命令是一秒钟之内必须将泡沫喷射出来,手都麻了,但是精神高度紧张!”19时50分,管道漏油点完成第一道焊接,彻底切断漏油来源,周边油气浓度检测为零。20点08分

15、,指挥部下达铁路通车指令。20时24分,现场响起欢呼声,第一列货运列车顺利通过事发地点,沪昆大动脉恢复运营。11月29日零时,西南成品油管道贵阳安顺段恢复正常输油,抢修工作完成。此时,张郭涛和其余13位战友已在一线坚守近50个小时4.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采用了什么形式?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新闻标题有单式题、复式题等形式。而本文用了复式题中的正副标题的形式,考生结合文章分析正副标题的内容及所起的作用即可。答案:本篇报道的标题采用了正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50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对新闻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用了形象的比喻来突出当时抢险的危险之大。副标题“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补充出重要新闻事实。这样安排显得醒目,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6分)解析: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可以使叙述思路更加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文章中多次强调时间,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而两者加在一起,表明了抢险救援情况危急,行动时间长,任务重,体现了抢险救援队伍的坚守尽责之心。答案:表明情况危急,时间紧迫;清晰显现出抢险救援工作的进展;表明抢险救援行动时间之长,任务之艰巨,体现了抢险救援队伍的坚守尽责之心;营造紧张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