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6648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专题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专题集训1中国人物传记(时间:35分钟分数:24分)一、导学号 8720209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2016年1月13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了111岁大寿。这位文化界的名人一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精彩异常。11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周有光十岁

2、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新中国成立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资料称,是周有光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

3、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在50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1958年正式公布。之后,周有光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周有光的传奇人生中,还有这样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他曾经做过爱因斯坦的“陪聊”,他们见过两次。

4、周有光是极少见的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中,周有光这样描述:“打完仗,何廉到美国,我也到美国,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他跟我说:爱因斯坦现在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高兴跟他聊天吗?我说:当然很高兴。这样就两次去访问爱因斯坦。我们是一般的谈话,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随便讲讲。为什么我会把这个事情忘掉呢?因为谈话内容没有特点。这是一个遗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点,因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一样。我跟爱因斯坦谈过两次,只是随便的聊天,没有学术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岁之后,周有光仍然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

5、,先后出版周有光文集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作品,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这样评价道:“他达到了勇者无惧的境界。”在叶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他过生日,有很多人去看望他。他现在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周老先生自己说过,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叶芳说,周有光对世界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铁回常州老家,但他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长途旅

6、行了。”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也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相关链接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周有光十岁时,进入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就读。他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同

7、学。B.在周有光的百年人生中,曾经陪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聊过天,见过两次面,周有光也因此成为唯一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C.周有光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叶芳说过,周老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D.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经历、语言文字学贡献及晚年生活,表现了周老热爱国家、勤于思考、淡泊名利、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解析:AB项,“唯一”错误;C项,“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是周老自己说的,而不是叶芳说的;D项,“淡泊名利”不当,文中没有直接体现。2.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简要说明。(3分) 解析:做好此题,首先要确定好答题区间,

8、要注意文中描述周有光做出贡献或起到突出作用的句子。可在第段和“相关链接”中去提炼信息。第段中写作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建立了中国汉语拼音体系;第段写他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第段和“相关链接”都是介绍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出版著述方面的成就。答案: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1分)总结文字发展规律,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1分)著作等身,发表过30多部语言学专著,300多篇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1分)3.文中多处引用他

9、人及媒体对周有光的评价,这有何作用?(6分) 解析:回答本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评价的角度多样,二是对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三是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文中最后四段通过解玺璋、叶芳、中评网、苏培成和晶报对周有光的评价,从侧面突出了他思想自由、人格独立、勇于说真话、不停探索研究的优秀品质,对刻画传主形象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答案: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2分)更能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增加文章的说服力;(2分)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对周有光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2分)二、导学号 872

10、0209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吴芳吉:国人之范邹柱石吴芳吉(1896-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

11、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白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狂澜。吴芳吉

12、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

13、流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本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

14、色惨白地倒下了。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多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选自重庆日报)相关链接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遂自名曰“白屋吴生”。(百度百科)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

15、,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C.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D.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解析:CA项,“相去甚远”不合文意;B项,被开除的原因是吴芳吉拒绝认错;D项,“大刀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有些夸大其词。5.传记在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4分)解析:传记中引用的作用一般可从四个角度分析:传主、文本、结构、读者。首先找到文本中引用诗句的位置,分别是吴芳吉三次应时而作的诗歌婉容词“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文“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巴人歌“三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