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6645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案6 运用比对分析法突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本考点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考点,历年来的全国卷及各地高考卷在文言文阅读中都会对此设题。该考点在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形象品质等。设题一道,分值一般为3分。本考点的题型为客观题。2016年全国卷、三卷都采用对人物品质进行概括,再加以解说的形式进行设题。命题人在题干中会设置一些陷阱来迷惑考生。做这类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到与题干信息相对应的区域,然后将原文内容与题干内容仔细辨析,若有偏差,那么此项就有错误。,考点解读,解题指津,视角

2、1:比对人物防止张冠李戴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真题片段,选项表述,比对分析,(2016全国卷)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表述不当,派赵滋前往的是皇上而不

3、是曾公亮。,视角2: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真题片段,选项表述,比对分析,(2016天津卷)李台州传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

4、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才从其他人那里得知他的事迹。,限时训练,导学号 87202009 (2016吉林长春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稍迁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

5、繁,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二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控扼之路。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

6、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已而契丹请盟。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注】 信宿: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这些书和一处宅第。 B.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

7、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至后来被贬为刺史。 C.王显性格谨慎,有时没错也要请罪。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取胜,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解析:B “常常出错”表述有误。文中有“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即王显因机务繁忙偶尔犯错误,不是经常犯错误。,参考译文: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封藩王时,曾在他身边供职。王显性情谨慎耿介,不喜欢过分亲近,从未踏入集市店铺。太宗即位,逐渐提升为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被

8、授予军器库副使,升为尚食使。八年春,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皇上对他说:“你的家族本是读书人,你少年遇到战乱失去就学的机会,现在管理我的机要事务,没有闲暇博览群书,能熟读军戒三篇,也可以免于见识浅薄了。”因而取出这部书并把道德坊的一处住宅赏赐给他。此后处于这个职位时间长了,军机事务更加繁多,王显有时失误,自讳过失始终不肯改正,皇上常当面告诫他。淳化二年八月,下诏加以严厉的责备,贬官任命为随州刺史。当时夏台、益部侵扰,王显上书说:“近年来,战事不曾停息,合适的做法是谨慎驻守,使城垒牢固,积聚粮草,然后审慎选拔有才能有勇气的人,交给他边疆重任,即使发生危急之事,也因一向有防御准备,对方又怎么能成为

9、灾难呢?”咸平四年秋,加官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允许他因利乘便,见机行事。十月,契丹入侵,前锋过了威虏军。当时正连续下雨,契丹人用皮革做弓弦,弓弦浸湿后,松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王显进呈言辞:“原先奉诏令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布阵,并接应援助北平控制据守的道路。没过多久,敌军骑兵已经越过边塞险要地设置的堡垒,我的前阵虽然取得胜利,终究违背了诏令。”送上奏章请求惩处。皇上发下亲笔书信,抚慰他不要忧愁恐惧。第二年,请求退休,不被允许。当时商议御驾亲征契丹,王显说:“严寒的冬季就要到来,敌人没有侵犯边塞,皇帝轻易行动,直达荒僻的边远地区,敌人尚未遇到,军队就先疲惫了。况且现在西部边境不安宁,如果北部边境的部落与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就不可估量了。如果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兵,加固城池营垒修整军队,也足以抵御敌人了。”契丹入侵,皇上商议御驾亲征。王显又陈述三条策略,说:“大军正在镇定,契丹一定不会向南侵犯,皇上只要驻留澶渊,诏令镇定出兵,会合黄河以南的军队,联合攻打他们就可以了。”不久契丹请求结盟。三年冬,患病,诏令使者带御医诊察治疗。第二年正月,允许返回京城。到达京城,过了两三天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