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1602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A.冷锋附近,气流上升B.海域广阔,气流上升C.空气聚积,气流下沉D.地

2、球冷极,气流下沉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3.此次“极涡”南下()A.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B.带来了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C.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D.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答案1.D2.D3.B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判断,极地涡旋发源于北极,属于地球的高寒地区,故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选D。第2题,根据高空风向的受力分析:高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平行于等压线,根据甲地的等压线的分布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甲地的风向为西南风。第3题,根据题意,极地涡旋造成寒潮,冷空气南下,使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包括

3、中国,选B;寒带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排除C。极端天气的出现在于全球气候变暖,排除A;气象灾害寒潮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排除D。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45题。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 B. C. D.5.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答案4.D5.C解析第4题,根据整体风向为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

4、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在锋面之前,可推断地具备上述条件。故选D。第5题,甲地位于锋面气旋的东南方120150 km处,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3小时后刚好影响甲地区。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等压线比现在要稀疏,风速变小。故选C。土尔扈特为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土尔扈特人于17世纪20年代迁至里海北部一带。该部落约20万人于1771年冬季赶畜群携辎重开启路途艰辛的归国之路。据此回答67题。6.土尔扈特人选择冬季启程归国是由于()A.躲避夏季洪水 B.便于辎重渡河C.避开酷暑高温 D.利用冰雪取水7.土尔扈特聚居区牧地

5、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里海水汽 B.印度洋水汽C.大西洋水汽 D.冰川融水答案6.B7.C解析第6题,题目中提到该部落携辎重(古时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归国,而归国路上有河流阻拦,此处冬季温带大陆性气侯区气温低于0,河流结冰,便于辎重渡河。第7题,印度洋水汽很难到达中亚;里海面积较小,影响不大;位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牧地周边无高大山脉。中亚地区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故选C。下图为“鄱阳湖2000年2010年间枯水期不同水位的天数统计图”。回答89题。8.据图可知鄱阳湖图示年间()A.枯水期天数波状上升B.丰水期天数不断减少C.丰水期呈现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D.枯水期水位不断上

6、升9.2015年初,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下列对鄱阳湖出现近极枯水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水被长江抽空B.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减少C.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D.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答案8.A9.B解析第8题,图中两条曲线相比,湖泊水位低于10米的持续天数更适合作为枯水期。观察小于10米的曲线可发现20002010年间,枯水期天数大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枯水期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故选A,D错。图中看不出丰水期数据;B、C错。第9题,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补给干流水增多,水位下降;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注入湖泊水量少;降水少,入湖径流

7、量减少,水位下降;而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会增多。故选B。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011题。10.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11.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C.流量大,汛期结束晚 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

8、大。再根据沼泽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甲地沼泽分布少的原因。依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应降水较多,故A错。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故无法进行比较。若甲处蒸发少,则地表水会丰富,应容易形成沼泽,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错。结合瀑布的分布,可知甲处地势起伏大,不宜形成沼泽。故B正确。第11题,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影响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

9、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上游处只在甲河上的福斯。故C正确。下图中P、Q、M、N为世界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P地区大陆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A.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B.向高纬度流的寒流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暖流13.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洗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答案12.A13.B解析第12题,图中P地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

10、200 mm左右,说明P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分布的是寒流,流向是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第13题,P地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200 mm左右,不适合大力植树种草,故A项错误,Q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量在1 000 mm左右,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故B项正确,M地区位于暖温带,根据降水量可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不利于降低盐碱化,可能会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故C项错误;N地区位于湿润地区,荒漠化不严重,退耕还林,故D项错误。图A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石柱林立、排列整齐(见图B),柱子间垂直裂隙发育,每

11、根石柱高约2030米、直径约4060厘米,横切面大致呈六边形。回答1415题。14.图A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断裂、沉积、褶皱、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B.褶皱、岩浆侵入与喷出、侵蚀、沉积、断裂C.褶皱、断裂、侵蚀、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D.褶皱、侵蚀、断裂、岩浆侵入与喷出、沉积15.图B所示石柱林是()A.砂砾岩 B.片麻岩C.玄武岩 D.花岗岩答案14.C15.C解析第14题,读图,图A中下部的沉积岩层有明显弯曲,且岩层错动,说明先发生褶皱、后出现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下部岩层表面不平,错动高处地区消失,说明断层发生后,被侵蚀。然后又发生沉积作用,有上覆岩层形成。岩浆岩切断沉积岩层

12、,说明形成最晚,图中可以看出有火山锥,说明有岩浆侵入与喷出。C对。第15题,根据材料,图B所示石柱林位于甲处。甲处是火山锥地貌,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也叫玄武岩,C对。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读图回答16题。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甲地位于海河河口,泥沙沉积较多,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位于黄河口,海岸线向海推进,是黄河携带的泥沙多,泥沙沉

13、积量大。丙地位于淮河口附近,河流泥沙含量少,泥沙沉积少,所以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泥沙沉积量,B对。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异、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读图回答1718题。17.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18.该

14、地区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有“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答案17.A18.C解析第17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成因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凝而成,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故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A项正确;该处先后经历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剥蚀,故B项错误;该地花岗岩地貌发育,故C项错误;“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故D项错误。第18题,据图分析,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与流水作用有关,故排除风力侵蚀,A、D项错误;由该地的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可知,该地区无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作用,故B项错误;该地昼夜温差较大,冰水冻融作用明显,夏季温度高冰雪融水较多,以流水冲刷为主,故C项正确。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