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1148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黑龙江省绥滨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 第卷 阅读题(70分)1、 现代文阅读(35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

2、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

3、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 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

4、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 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

5、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文化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人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B.乡村文化是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能反映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作用重大。 C.乡村文化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充满诗意与温情,它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 D.乡村文化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

6、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村的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与城市工业文化、庙堂文化都不相同,城里人虽然生活在都市,但他们却都以乡村为归依。 B.乡村农业发展缓慢,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乡村生活安详稳定、恬淡自足,回归乡里、落叶归根往往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C.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模式,城市病日趋凸显,乡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危机。 D.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不但使传统乡村面临困境,也给被迫走进城市的乡民带来了困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7、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等一系列重构乡村文化的手段,是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 B.乡村文化建设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应现代化,但不能简单机械地城市化。 C.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仍具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D.乡村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应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大发展、大繁荣,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2)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鲁迅的“抗战”鲁迅

8、先生是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距离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7日,还有1年多的时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先生没有经历全面抗战,也就没有在此期间有所作为。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文化界的、大中小学里的、地方武装的“民间抗战”,从来没有停止过。鲁迅就是文化界抗战的核心人物之一。创立于1930年3月2日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在成立大会上,鲁迅所作的著名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被认为是左联的纲领。左联是后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社团,它的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鲁迅还将自己的稿酬捐给左联作为最

9、初的活动经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以左联为核心的爱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抗日工作。10月15日,左联执委会发表告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们宣言,抗议日本侵略者;左联与美术研究会联合编辑的连环图画东洋人出兵也同月出版,大胆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1932年1月,“上海各界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左联派代表参加,并安排作家深入前线采访,撰写抗日宣传文章,鼓舞士气,同仇敌忾。1932年9月28日,为抗议日本侵占东北,左联发表告国际无产阶级及劳动民众的文化组织书,10月15日,左联执委会发表告无产阶级作家革命作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抗议日本侵略。除了积极支持左联的活动外,鲁

10、迅还与其他知名人士联合发表宣言,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中国人的行为进行抗议。1932年2月4日,鲁迅等4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抗议日本进攻上海。1932年2月7日,鲁迅等129名爱国人士联合发表中国著作者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积极推介年轻作家的抗日作品,是鲁迅积极参与抗战的另一种方式。作为当时文坛的主将,鲁迅一言九鼎。他大力推介了一些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使一批文学新人快速崭露头角。1935年8月和12月,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鲁迅的帮助下,终于出版发行。鲁迅为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来自东北沦陷区的年轻作家,亲写序言,高度评价。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鲁迅称赞萧红

11、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葛琴的总退却短篇小说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军民在1932年1到3月“淞沪抗战”中的英勇表现,鲁迅也为之作序,盛赞其是“这一时代的出产品”。鲁迅还领导了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1936年6月1日,鲁迅、冯雪峰等商定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6月15日,夜莺第四期刊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发表鲁迅等赞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文章。7月1日,鲁迅发表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强调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一个总口号

12、,“国防文学”是“随机应变的具体口号”。同日,鲁迅发表答托洛茨基派的信,痛斥托洛茨基派反对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并表示:“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民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8月15日,鲁迅在作家上发表答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作家应在“抗日”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在抗日战线上是任何抗日力量都欢迎的,同时在文学上也应当容许各人提出新的意见来讨论”,认为当时左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右翼的“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侧重点不同,可以在“抗日”的旗帜下并存。他主张抗日旗帜下面要保持各自的文学特色和思想意识,不希望一刀切,非此即彼。1936年1

13、0月1日,距离逝世还有18天,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鲁迅,仍会同21人联合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全国文学界同人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救国而联合。”在民族大义面前,鲁迅毫不犹豫站到了超越派别、团结御侮的高度,这对文化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能够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积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鲁迅先生强调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痛斥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B. 鲁迅先生是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将自己的稿酬捐献给“左联”作为最初的活动经费,表现了大公

14、无私的高尚情操。C. 鲁迅认为,当时左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右翼的“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侧重点不同,可以在“抗日”的旗帜下并存。D. 在民族大义面前,鲁迅毫不犹豫地站在超越派别团结御侮的高度,主张文学界同仁不分新旧派别,凝聚力量、投身到抗日救国中去。5. 这段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答:6. 鲁迅先生作为文化界抗战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抗战救国中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答:(3)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王爷擂棋 秦之欣襄阳王围棋打遍裹阳无敌手,王府里的人每逢提起王爷超群绝伦的棋艺,无不引以为自豪。王爷

15、则不然,整天闭在府衙中喝闷酒,发脾气。人问其故,王爷说:“无敌手有什么了不起,整天与不如自己的人对弈,还有长进吗?”有一天,王爷命手下人贴出告示:本王爷在内室常设围棋擂台,诚邀天下高手前来一比高下,一局赌注白银三百两。山东有个棋迷,名叫于秀才,整天以围棋为业,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三十多了,尚未娶妻。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一夜没睡好觉,心想,天下王爷,都是皇上所封,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夜郎自大,不肯用功,襄阳王在襄阳堪称棋老大,是仰仗他的地位,不一定真有高招在手。我去杀他一局,把三百两银子拿到手,一夜暴富,媳妇、地位、尊严不都有了吗?于是,立即借上赌资,整备行装,千里迢迢赶到了襄阳。于秀才揭了告示,揣在怀中,进了王府,报了姓名。差吏将他引到后堂。见到王爷,于秀才拱手施礼:“王爷在上,受晚生于某一拜。”襄阳王见来者是个青年,心想,自古英雄出少年,敢来与本王爷对弈者,绝非等闲之辈,于是急命好茶伺候。于秀才见王爷平易近人,心头的压抑感自然释放三分,再向王爷拱手道:“王爷在上,晚生有一事讨教。”王爷道:“请当面讲。”于秀才问:“王爷此次设擂,是以王爷身份登擂,还是以棋手身份登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