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9215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该学派是A.墨

2、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2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此事反映了A个人修养影响君主政治作为 B唐朝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大臣魏征左右基本国策制定 D贞观之治取决于崇儒的思想3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A

3、法家思想的兴衰 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C统治者个人喜好 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4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可参与“廷议”“廷推”,可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可反对皇帝的意旨。由此可见,六科制度A削弱了皇帝的实权 B有利于权力的制衡C有助于朝政的改善 D奠定内阁制的基础5“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

4、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6.“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7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A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5、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8. 有学者认为,晚清西学东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111842年;18421860年;18601900年;19001911年。下列西学传播的特点属于第三阶段的是A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B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C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D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9.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10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

6、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12.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

7、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13.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14.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

8、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15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D试

9、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16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法律伸缩性减小 B不再重视法律形式C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D罗马法观念的发展17.“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他反对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的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10、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8. 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 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19.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的雅典 B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C大革命之前的法国 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2

11、0钱乘旦认为,1870年后的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以下对于“错位”的理解正确的是A容克地主掌握国家政权 B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工业化给德国带来灾难 D资产阶级热衷殖民扩张21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

12、免的阵痛22下面是部分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 B各国重视发展保险业C西方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 D意大利社保支出最大23下图为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分析税率变化,我们可以得知A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B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创造了条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税率下降改变了中国税收的基本格局24.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画(图10),它所反映的时代对应的是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

13、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25.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与此作品流派最为相似的是A.战争与和平 B.巴黎圣母院 C.西风颂 D.等待戈多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以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以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