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9200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重庆市南岸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 A. 颁布“解负令” B设立四百人会议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

2、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A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C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D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3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移风易俗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中国明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C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3,其欧洲部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1/4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出现了大量自由劳动力D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日本钢铁行业出现了垄断4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

3、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梭伦改革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宗教改革5“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6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

4、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7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8“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

5、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9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称: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艰难变革中,19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以下有关这三个历史时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B.19世纪60年代中国正式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C.19世纪90年代启蒙国人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D.三个时期都反映了向西方学习与反抗西方侵略的统一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

6、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国开始纳入国际分工体系A B C D1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

7、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13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西周封邦建国 B. 秦朝设郡置县C. 汉朝行“推恩令” D. 元朝广设行省14礼记乡饮酒义中行迎宾礼时,把宾、介、众宾分为三等;行献宾礼

8、时,对宾有“献”、“醡”、“酬”:饮酒作乐、旅酬以及撤俎之后,彼此劝洒,不计爵数,是为了使人尽兴,安乐而不混乱。这在本质上( )A. 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 强调贵贱有序,维护统治C. 意在增进感情,联络乡谊 D. 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15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16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

9、,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17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8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

10、9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的“父母官”。这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A家国同构的建国理念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封建君主专制深入人心,得到普遍拥护C封建剥削沉重,民众处境艰难,民不聊生D君民关系和谐融洽,统治稳固20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1汉武帝时出现许多“加官

11、”。“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加官虽无实际职掌,但颇受皇帝信任,讲议朝政,奉诏治事,使武帝决事禁中,希(稀)见卿相。下列对该现象的理解准确的是A. 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 位高权重,掌控决策C. 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D. 废除丞相,皇权独揽22汉初律令规定: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由是可知当时政府A.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 重视对基层的管理C. 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加强对外交流往来23元朝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

12、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由此可知,元朝设行省的根本目的是()A开拓疆域,藩卫中央 B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C维持治安,发展经济 D确保满洲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2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省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述材料主旨的是A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C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

13、主专制达到了顶蜂D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4分)(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的体现。(4分)(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2分)(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