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859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北方教案1苏教版必修3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 北方教学设想 北方是艾青的代表诗作之一,是作者1938年流徙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诗人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在那个民族危难的时代,诗人倾吐了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情感和呐喊。这首诗语言平实浅易,在文句上学生阅读没有什么障碍,而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悲哀、苍凉、沉郁,学生也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学生的解读往往就停留在这一浅表层面上,不能深入感受悲哀背后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爱意和激情呐喊。因此

2、,本诗的教学过程,对悲哀沉郁基调的感受分析不妨简略些,而重在通过诗句意象的比较,突出悲而壮的艺术特色。借助于诗人对外在环境称谓的变化和自我身份界定的不同,理解爱之深伤之切的情感动因,深入感受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之爱,获得真正的情感熏染。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的写作背景及目的,知人论世,进一步增强诗歌解读能力。2.通过体悟意象、比较诗句、探寻情感语言,体味诗歌的悲壮风格,感受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爱意。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爱之深伤之切的“颂歌的变奏”内涵,激发爱国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十多年前,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毅然地走上抗日的道路。颠沛流离中、血雨腥风里始终陪伴他的,是装在衣袋里的一部诗集艾青的

3、北方。年青人说,第一次读北方这首诗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全部沉睡的情感”。这个年青人就是现代著名的诗人牛汉。牛汉说,是艾青的“北方”使他这个江南人写起了豪迈粗犷的诗,还使他在北方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的诗,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首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艾青的北方,来感受它在我们心灵中的舞动。二、品悲 1.这首诗比较长,所以我们就共同来承担困难。你觉得自己预习时对哪一诗节最有朗读感触就选哪一节来朗读。(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情况确定各诗节的朗读学生,四名学生将全诗读完。每一节读完后,请学生对朗读在字音和停顿上的明显缺陷作纠正。)2.我们朗读

4、这首诗时应该把握一种什么样的基调?对刚才同学的朗读,在情感表现方面有些什么想法要交流一下吗?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哀、苍凉、沉郁。3.这首诗中悲哀、苍凉、沉郁的情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请学生举例说明。明确:诗歌一开头就说“北方是悲哀的”,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歌前三诗节大量地使用了灰暗的色彩,苍凉的意象。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三、品壮 1.诗歌前面三节,我们刚才说那些意象给我们悲哀苍凉的感受。下面是两幅跟课文内容有一些相关性的图片。根据你的理解,

5、你会选那一幅。(两幅图基本色调、事物一致,只是一幅是西北山村细长曲折的道路,有山与枯树。另一幅是高原上延伸向远方的驴队。)2.两幅图展现的内容差不多,也都体现了悲哀情味。为什么同学们大都会坚定地选第二幅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下面几个诗句,说说你从三种诗句形式获得了什么感受?幻灯呈现:一只驴子那有眼和耳朵的畜生它们的脚步踏过道路一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道路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明确:三个诗句呈现的其本事实是一致的。但第一句仅限于对事实的陈述,客观而没有感情色彩。第二句通过

6、一系列带着沉重悲凉色彩的修饰词,传达出一种苍凉与忧郁的感受。而第三句在苍凉忧郁外,还带有一种壮阔。3.请从前三节中任意再选一处完整意象诗句,用这样的方式再加以品味,看看你是不是也有新的发现。4.这样看来,诗人牛汉说艾青的北方教会了他雄迈粗犷的诗风并不是溢美之词,艾青的北方既有对祖国被践踏蹂躏的悲情涌动,更有为自由为祖国而呐喊奋争的壮情。这已成为人们读艾青诗歌时一份共同的感受了。(引入评论)所以我们不能把这首诗读成悲悲戚戚的哀吟,而应在苍凉悲哀中自有一份坚定执着之情,给人一种悲而壮的感觉。(板书:悲壮)不仅能催人思考,而且能鼓舞读者投入到火热的哪怕是危险的斗争中去。北塔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

7、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感动中国的作家5.请学生自选朗读诗中的一小节,要求尽可能体现“悲壮”的情味。然后在班级中展示体会成果。四、品爱 1.在诗歌的第四节开头是这样说的“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但在前三诗节作者一直在说的都是“北方是悲哀的”,而在第四诗节的后却一连三次出现“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从“北方”、“北国”、“国土”这三次称谓的变化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幻灯显示三句话,三个关键词显示为红色。给学生一分钟体会,然后回答。)2.这三个词体现了作者情感的逐层深入。北方说明作者所表现的是具体的地理区域,而北国就将其上升到了国家的意

8、义层面,而称其为国土,作者要突出的是主权民族意识,国土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是民族生存之本,是民族的象征。联系是时代背景,说明这首诗是作者为民族抗战而发出的呐喊。贯穿在其中的是作者的一腔热爱之情,对民族抗争的深沉呼唤。(插入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时代背景: 本诗歌写于1938年2月4日潼关,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写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艾青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他自己也被这股民族救亡的洪流所激动:“战争真的来了。”这是“做一

9、个中国人的强烈的欢喜和骄傲。”这时候,随着而起的是创作上痛苦的沉思:如何才能把我的呼声,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3.作者在第四节开头说“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而在此之后,“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句还出现了三次,你能根据诗节中前后诗句对这句话的阐释,用“而我这却爱这悲哀的国土”句式对作者的身份作另外的界定吗?从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小组讨论完成)明确:祖先的后裔,战士的后代,民族的儿子。(意思相近即可)从这些称谓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民族坚韧斗争精神的认同,把保卫祖国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对民族的最终胜利抱有坚定的自信。表达了作者投身到为自我的自由、为民族抗争的

10、洪流中的愿望,并对人们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同,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对祖国忠贞的爱。5.有人说,诗人说爱祖国,就不应该花那么多的笔墨渲染北方的灰暗、苍凉、悲哀,应选一些雄壮美好的意象,赞美北方山河壮丽物产富饶,那更能表现对祖国的爱。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思考一分钟后,请同学回答。)6.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不妨从艾青写于同一时期的诗我爱这土地中找找答案。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11、爱得深沉明确:爱得深才伤得痛,也正因为伤得痛才见爱得深。作者写中国的悲哀正展现了爱得深沉、爱得痛苦,所以我们这一板块的标题就是“颂歌的变奏”。五、配乐,饱含感情朗读让现代的小艾青们带我们回到六十多年前,与诗人一起站在北方,追随诗人的眼眸,聆听诗人的倾诉。(配音乐,分小组朗读全诗)六、总结作业 1.请说说,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觉得在如何解读诗歌上有哪些收获?2.请课外自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尝试用我们课堂上的方法感受这首诗。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