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802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专题11 师说(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tn) 六艺经传(zun) 贻送(y)B句读(du) 苌弘(chng) 老聃(rn)C阿谀(y) 授之书(su) 蟠桃(fn)D或不焉(fu) 谄媚(chn) 嗟乎(ji)【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传”应读为zhun;B项中“聃”应读dn;C项中“授”应读“shu”。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句子中的“所”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所

2、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用来)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所以,表凭借的原因)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用来的、的根据、的方法)D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

3、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凭借;ABC三项中的“所以”表原因。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吾师道也(从师、学习)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

4、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应为“主张、思想、学说”。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

5、: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6、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7、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断绝)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子的朗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驾驭)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道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靠近)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懂得道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绝”, 横渡;B项,“假”:借助;D项,“道”:修养或者学业。所以选C。

8、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无忘告乃翁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

9、弥补自身的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经历没有体现出积累的重要性。所以选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巫医

10、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1分,大意2分 (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才智反而比不上他们了,这不是很奇怪吗?1分大意2分。【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美文欣赏:寄于韩愈韩老前辈:后生吾于千年后,有幸览汝之大作马说。阅毕,掩卷沉思,只觉大作所言略有不当。故,吾于此信,略陈固陋,如不敬处,请汝以余小人之心度尔君子之腹,望海涵。汝文之初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固虽

11、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汝意概为:千里马非伯乐而不能显也。然余私以为此言谬矣。吾以例证:战国,一人为赵之平原君门客。秦攻赵时,赵王使平原君使楚,此人请求随之。及楚,平原君与楚之国君交涉无果,此人遂上,陈述利害,终楚王应允出兵援之。此人生乎汝与吾前,且汝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余以为尔应知此人者,毛遂也。汝之言千里马者,毛遂是也,且其荐己之谋,成就己生,是故,其亦伯乐也。生于吾世,因人多而处处竞争。虽无“人吃人”之事,但差之毫厘矣。吾世之才,多如牛毛,何以出众而扬名于万里?吾窃以为,才华为首。然,此非知天文、晓地理也,术业专攻之处乃佼佼者足矣。次之,勇气也。主动寻机

12、遇于人间,与之碰面、握手。凡具此两点,若花草,则可喷红流彩于原野;若飞禽,则可引吭高歌于苍穹;若才俊,则可崭露头角于群雄。汝于文中言:“伺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伺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吾惑矣:既为千里马,何不破栏,奔数千里而止也。是时,众人已知真伪,岂不争抢买之?又怎会骈死于槽枥?吾辈常于待机叩门之时,与春之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夏之绿荫茸茸、万紫千红;秋之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冬之银装素裹、万里妖娆,皆擦肩而过。然失望、遗憾、悔恨与吾辈不约至已。由此观之,制人当以先发,成功当以主动。故,余欲言于众:为千里马者,伯乐亦应己当。韩昌黎老前辈,以上为晚辈拙见。虽后辈皆称汝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而吾犹忧汝难懂吾世之文。故,仿写古文,但凡谬言,莫见笑。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