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606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雨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雨巷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意象和情感教学难点:对“姑娘”象征意义的把握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对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

2、格或者意韵吗?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二、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

3、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三、听名家朗读,感受诗意。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彷徨pnghung 寂寥jlio 彳亍chch惆怅chuchng 颓圮tup四、整体把握: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写了我与姑娘在雨巷从相逢到消散的情景,抒发了我“愁怨

4、”的情感。五、研读意象:1、“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孤独、落寞、惆怅、迷茫但又对未来有着希望和憧憬的人。江南小巷,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一个失望、抑郁的年轻人从那狭小、悠悠长、寂寥的小巷子走出,从江南的迷茫的愁雨中走出,他痛苦,失望,他对前景充满绝望,他的心里装满忧愁。可是啊,他的心底还对美丽的世界,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那是一种怎样的,令人心伤的执着呢?尽管风雨凄迷,尽管彩虹无期,他还是充满希望。他希望碰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一个丁香般美丽的姑娘,一个跟他同病相怜的姑娘,一个可以有同诉衷肠的姑娘。哪怕是这样的姑娘擦身而过,

5、也可以点亮他迷茫的双眸,也可以安慰他孤独的灵魂,可以让他对人生、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向往,更积极的心态。2、“姑娘”是怎样一个形象?油纸伞、丁香、梦一样等姑娘是一个纯洁美丽、淡雅高洁、飘逸空灵、哀怨忧伤的女子。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玫瑰或者牡丹、山丹丹等)作比喻?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

6、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3、在相逢到消散的过程中我对姑娘的感情分别是怎样的?在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在雨中哀怨,“她静默地走近”,两

7、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终于从身边飘过去,二人间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意蕴看,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形象往往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一切都是寂静的,雨打动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诗人就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我

8、”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我注定是悲剧的主人公。4、第7节为什么再次写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不是重复?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再次流露诗人对理想、对未来的盼而不得却又无法不期盼,也不失希望的悲剧情感。结构上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格抒情性。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

9、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5、“雨巷”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雨巷:小巷的悠长、沧

10、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戴望舒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展读雨巷,我们被引进了一种梦幻曲般的朦胧飘忽的境界,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也营造了全诗忧伤、迷离、朦胧、哀愁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基调6、你认为“姑娘”是真是假?为什么?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

11、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所以意义可能就是一种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

12、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在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既有深沉的内心世界,又有妩媚的魅力;既是姣好的,又是在磨难面前不弯腰的。然而,他自己又是那样地不易被人

13、理解,他既不十分知道自己,也不是很深地理解对方;也许他期待的永远是心中的影象。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幸福地飞腾起来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有时代的特征。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

14、又幽深的美感。7、诵读全诗六、拓展延伸:将与对比赏析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蒹葭(jinji):芦苇.苍苍:茂盛深色状.伊人:那人.方:旁一方,即一旁.溯洄:逆流向上.从:追寻,探求.阻:险阻;崎岖.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凄凄:同萋萋,茂盛状.晞:干.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跻(j):高起,登上高处.坻(ch):水中小沙洲.采采:众多的样子.已:停止.涘

15、(s):水边.右:向右转,道路弯曲.沚(zh):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些.【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区别】同:都是抒情诗,节奏意境都很美,都是借意象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来抒发内心的热烈情感,都很委婉含蓄缠绵异:蒹葭来自诗经,是古代诗歌;雨巷是现代诗歌蒹葭感情更执着更强烈,雨巷却更郁闷更忧伤无奈【赏析】蒹葭: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第二重,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