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599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 徐志摩,我敢说,康河是世上 最美的一条河!,徐志摩,英国剑桥大学,剑桥一景,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天留学美国,1920年去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徐志摩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灵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2、政治。,再别康桥选自猛虎集,因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了一片“云彩”,年仅36岁。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1928年秋,他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并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作了再别康桥这首诗。,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

3、,教学目标一,之音乐美,1 押韵.一节一韵,逐节换韵 2一节四拍,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 回环复沓.,诗歌之美,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美,之建筑美,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整齐而不呆板。,诗歌之美,音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之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如金柳 夕阳 波光 艳影 彩虹 星辉斑斓 色彩、意境鲜明、流动,充满视觉上的享受。,诗歌之美,诗中每一节都包含了可以画得出的画面,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通过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教学目标,实写只身

4、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 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 写康河的水草。 写榆树下的清潭。 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呼应开头。,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有哪些?你喜欢哪一种意象?能把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吗?,概括每节诗的内容,金柳 软泥 青荇 柔波 光影 榆阴 潭水 浮藻 夏虫,描幽静宁谧之景,状依恋不舍之情,意 象,意 境,与,指诗歌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物象。,意 象 是 体 现 意 境 的 基 础,意 境,意 象,意境,意象,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

5、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只身告别,缓步飘然,难舍之情,连用3个“( )”向西天的云彩作别,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淡淡的无奈与感伤.又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欣赏诗歌的绘画美,第一诗节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怀?,比喻 拟人,金柳,诗歌赏析,着重写( )是夕阳下柳树生动色彩的描绘,好象“ ”,写出其形态的美好,也传达出诗人的( )之情、“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欢喜与喜爱,新娘,侧重写( ),康河的水草,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

6、棵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摇荡,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不仅体现物我合一,还表达诗人对康河永久的( )情怀,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眷恋,诗人为什么“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里,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 ”),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 )做的梦境。这里融情入景,将人带进梦一般的意境中。,清泉浮藻 留恋之情,诗歌赏析,彩虹,天上的彩虹,作品简析,二、三、四节,直接描写了康桥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体感受和留恋。“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 “在康河的柔波里”,

7、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作品简析,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 (“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似乎已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 ”,快乐情绪

8、达到顶点。,诗歌赏析,放歌,二五节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作品简析4,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星辉”,在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 (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段的首句和尾句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气呵成的效果。),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物极必反,乐极( ),诗歌赏析,诗人由( )回到现实,情绪( )。于是不

9、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笙箫,诗境回复寂然。连夏虫也体会到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充满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极致。,梦境,开始低落,生悲,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作品简析 5,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笙箫别离 夏虫沉默 惆怅之情,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只身告别 悄声飘然,与开头( )诗人是那样舍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河与我一同伤感。这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

10、复,而是更加( ),更加( )。同时也有一种( )的韵味。,诗歌赏析,回环呼应,深情,眷恋,洒脱,第七节又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作品简析 6,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缓步飘然离去,金柳,水草,清潭,泛舟放歌,不得不离去,惆怅,热爱、依恋,沉默中惆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11、,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诗中,诗人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夏虫沉默,总结,比较赏析,试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注:沙场娜拉 日语“再见”,赏析提示: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 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 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 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 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 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 的少 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

12、,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阅读鉴赏: 诗的开头第一行“假若我是”点明抒情主人公雪花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全诗借一朵雪花的言语、行动,写出它认清方向寻觅中的专注,认明目标飘落时的欢乐,委婉地抒发了诗 人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热情、勇敢、执著的追求精神。艺术上,全

13、诗四节,各节结构相同而内容略异,显示时间、空间的延续、推移,使雪花的形象有自上而下,回旋飞扬的动态;诗 行每行三顿,节奏舒缓;韵音洪亮和细弱交错,起伏有致。由这些因素,构成了轻盈流动的意境。,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与一般离别诗的区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送李端卢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