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488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题文】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而很多抒情是建立在描写的基础之上,所以鉴赏诗歌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技巧及其作用。最近两年对写景状物及其技巧的考查非常频繁。其中2015有6套试卷涉及这一考点,它们分别是新课标全国卷I、江苏卷、福建卷、四川卷、天津卷、湖北卷、安徽卷。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天津卷又涉及到对景物描写及其技巧的考查。所以在备考中

2、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考点,应熟练掌握常见的描写技巧及高考命题方式、答题规律。 一、考点概说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点面、虚实、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细节描写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二、描写技巧及其范例1、侧面描写衬托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

3、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两相对比,反衬出了今日的凄凉,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动静结合的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结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飞鱼跃,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丰富了画面内容体现了秋天的生机勃勃。以动衬静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蝉、鸟的动来反衬山林的幽静。再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

4、幽静。化动为静即把动态的事物用静态词语描绘,出新出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瀑布本是动态的,这里“挂”字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将静态的视觉形象动态化,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再如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本是静态的雪覆山原的静景,这里化静为动有了活泼奔放的气

5、势。3、正面描写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那什么是虚写?(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仙境就是一个虚象。(2)已逝之境。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想像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

6、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虚实结合的诗例: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前两句实写送别时的情景,三、四句虚写作者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表达了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4、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

7、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5、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

8、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6、正面描写白描白描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白描要注意两点: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

9、是既简洁,又传神。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7、正面描写工笔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作者通过工笔可以写景状物、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作者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描写了刘兰芝的美丽。8、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三、四两句,撇

10、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三、高考描写技巧设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某句。请分析这首诗的动静结合(或其他指定的描写手法)的手法。四、答题基本模式: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五、赏析示范【2015年高考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碾

11、,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题思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六、学以致用1、(2016年高考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

12、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2、(2015高考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 停 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3、(2015高考 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13、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4、(2015年高考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问题: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参考答案】1. (1)“望”:照应

14、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2.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

15、“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4.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学易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