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473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永遇乐教案 苏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

2、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自主预习1、结合资料和书下注释,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 幼安 ,号 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词现存 620 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 豪放 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3、以寄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另外有奏疏 美芹十论 、九议。著有 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胄zh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

4、,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音,并注意朗读节奏。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孙仲谋( zhng ) 舞榭 (xi ) 巷陌(xing m ) 金戈 ( g ) 元嘉 ( ji ) 狼居胥( x ) 仓皇( cng ) 可堪 ( kn ) 佛狸祠(b ) 拓跋焘(b to ) 张浚(jn ) 王玄谟( m )划分节奏停顿封 狼 居 胥二、整体感知齐声朗读课文。总结归纳上下两阕内容大意 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5、,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三、合作探究(一)分析典故的用意,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5、分别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6、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

7、上一个是否一样?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

8、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 “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二)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掉:摆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为“掉

10、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1、明确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今人、今事,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2、运用典故的作用:(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典对语言的作用: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立论有根据;方便于比况和寄意)3、明确:综观全词,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它所用的除了末尾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11、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三)明确词作的艺术技巧 最突出的艺术技巧是用典。 其次是对比。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四、资料链接1、关于豪放词常识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 婉约派 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 气势豪放 , 意境雄浑 ,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用事较多 , 不拘格律 ,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 悲壮慷慨 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 苏派 、 辛派 、叫嚣

12、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 清放 ,辛词 雄放 ,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2、关于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 古事、古人 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 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 富有文采,含蓄深刻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例如: 锦瑟

13、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 四、作业布置1、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2、背诵全词附: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孙权、刘裕向往、期望、讥刺借古抒怀刘义隆告诫、主张词风豪放用典言志佛狸祠悲哀、忧虑、不满爱国情怀廉颇壮志、难酬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