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5610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 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

2、、笔迹清楚。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两个概念为例。一个是“富强”。民众求富,国家求强。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

3、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

4、。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来的。另一个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

5、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一个“大时代”之所以

6、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炫富”的一项是A24岁的金景娥做客韩国一档电视节目时,戴着价值两亿韩元的钻石项链,拿着超过3500万韩元的手提包,自称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笔零花钱。B一个贵州女孩把自己一张“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的照片传到了网上展示,她这一套行头,价值足有10万余元。C陈光标带着15万元现金到云南灾区向每名灾民发放

7、200元现金后,从一沓百元大钞中抽出两张举起来,并要求大家做出和他同样的动作合影留念。D在旧货市场一个小女孩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把价值千元的绝版芭比娃娃以30元抛掉,她另有价值1500元的宠物玩具,几千元的变形金刚,一堆LV的包包待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炫富”虽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B用金银珠玉来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C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和艺术创造,

8、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D“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B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于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来约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C城市中大拆大建后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虽然整齐划一,却是只有“同”没有“和”,这反映出建设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D“和谐”的美,

9、体现在对差异的尊重和欣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登上舞台的机会,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余冠英先生传略蔡文锦余冠英先生,1906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府江南提标中军参将余道生内宅,学名冠英,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五四运动”中,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编辑了卧薪尝胆杂志,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查禁了英货、日货。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改国文系。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8月5日,清华园沦于日寇魔爪,先生一家南逃避难,于9月28日到达昆明。先生在联大任教,生活艰苦,

10、他不仅要走十余里路去授课,还在一家公司做文字工作贴补家用,在坡上种菜。在联大,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主编了国文月刊。1999年7月17日,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函示:“冠英先生学问文章,可谈者多独其抗战时期在昆明主编国文月刊对大后方学术之推动极为有功。”余先生在联大发表了信与达谈雅谈新乐府等论文,还发表了潜广新乐府,运用新乐府的艺术手法愤怒声讨日寇与汉奸的罪行。1945年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发生,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被害。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抉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在了人民一边。他参与组织对闻一多先生的公祭,是“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委员。19

11、46年清华大学复校,先生任国文系教授,并主编语言与文学,其间发表了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谈西洲曲等论文。风雨如晦,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先生等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先生名列其前,虽每月损失数百万法币,影响家庭生活至巨,但仍义无反顾。朱自清先生病殁,他写了佩弦先生性情嗜好和他的病,并任朱先生文集编委。1952年先生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资深研究员,后任该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上世纪50年代先生有乐府诗选诗经选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著作行世。中国文学大辞典等书对乐府诗选有高度评价。诗经选被公认为诗经选注本的代表性的成果,中国诗歌大词典云:“此书为解放后较

12、早,较有权威性的诗经选注本。”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是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总负责人和上古至隋文学史的主编,该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具里程碑式的成就,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材。1966年8月12日,文学研究所的老专家全挨批斗。我去探望先生,他在天井里拔草,见我来了,让进客厅:“文锦,士可杀不可辱,为国家研究学术何罪之有?可如今我们这批专家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斯文不如扫地!我想到死!”我立即说:“伯伯,你不能死!”他一挥手:“是啊,我不能死!唐诗选才编好,郑西谛先生曾要我编一部中国大文学史。”1978年,唐诗选经修订后出版,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最佳选本。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在完成种种

13、行政、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和秦汉文学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顾问,无论是所里的工作还是文学方面的研究,他都做得很好。尤其是1981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对于向他求教的人无不尽其所能。杨任之著诗经今译今注前言云:“本书承前辈余冠英先生,故友李长之先生多所匡正,不胜感激。”扬州大学顾农教授曾著

14、文纪念先生,说在学生时代写信向先生请教,余先生都回信赐教。1995年9月2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有删改)相关链接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摘自“百度百科”)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西南联大及清华大学复校期间,余冠英曾先后主编国文月刊语言与文学等

15、刊物,对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B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C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遇难,在客观上激起了清华等高校师生的斗争激情。余冠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一边,并积极处理闻一多的后事。D作为一篇追忆先师的传记,本文语言淳朴、亲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余冠英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B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C上世纪50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D文章将余冠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结合在一起,引用传主的语言与大量名人的评论,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E余冠英近90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