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99512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重点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难点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

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自主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在(在乎)名(著名)灵(灵气,神气)斯(这) 惟(只)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儒(有学问的人)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劳累)行(形体,身体)云(说)何(什么)质疑交流1、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

3、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2、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3、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

4、他语句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个案补充4、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5、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

5、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6、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达标训练 1、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_.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的愿望和_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_的写法。板书设计 陋 室 铭刘禹锡物志陋室德馨 自然环境幽雅:苔、草不陋交往人物不俗:有鸿儒、无白丁 何陋之有生活情趣高雅:可以素琴、金经 (安贫乐道)无无反思 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