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5 川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94292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5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5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5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5 川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1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2.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3.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内容。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的关系的把握。3

2、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城乡人民生活状态的沧桑巨变 让学生谈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和其他同学家庭生活的变化相比,有哪些共同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一、请同学阅读教材内容,然后依据教材自行探究自学目标。教师巡视指导,察看学生自学的情况。二、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针对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解答。三、教师点拨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前后有怎样的巨大变化?(197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

3、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越过温饱线.。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622元,我国农村中的分困人口己不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以下,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2、城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怎样变化?(穿着由单调的”灰蓝黑”转向讲究服装的颜色、花色、款式,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求新、求美、求舒适己成时尚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新鲜蔬菜、应时水果农村居民搬出了窑洞、草房,住上了砖瓦房汽车、火车、轮船己成为城乡人民普遍使用的便捷的交通工具“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以上的消费)3、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4、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恩格尔系数?(说明人们生水平提高了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己达到小康水平)(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改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小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1、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倡导的活动有哪些?(“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家庭的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了向优秀英雄人物学习的活动)2、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分别是什么?(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蒋筑英,活着的雷锋徐虎,李向群)(文明城市:唐山、大连、张家港) (江苏华西村)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