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93585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词五首九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24、词五首授课类型新 授课标依据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一、教材分析武陵春写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

2、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五首词,这五首词作者代

3、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风格差异,理解婉约与豪放两种不同的词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作品的思想内涵归纳词的共同特点,感悟豪放派、婉约派的词风。教

4、学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五、教法学法朗读,结合注释翻译,教师情感点拨。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渔家傲、江城子一、导入新课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二、学习渔家傲、1、解题渔家傲,词牌名。2、作者及背景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塞si 嶂zhng 浊zhu 燕yn 羌qing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文章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

5、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衡阳雁去写景:塞下秋景 四面边声 荒僻(异) 千嶂里 长烟落日浊酒一杯 燕然未勒抒情:壮士秋思羌管悠悠 人不寐将军、征夫思乡、爱国、5、思考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三、学习江城子1、解题江城子,词牌名。2、作者及背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

6、(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猎li 擎qng 貂裘dioqi 卷jun 鬓bn 挽wn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文章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叙事:老夫少年狂 左 右 帽裘 千骑为报随太守 射 看酒酣胸(宽)胆(壮)抒情:鬓(白) 何妨!会挽雕弓 西北望 射天狼渴望被重用、爱国5、思考“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四、课堂小结。1、导入文学常识,了解中国文化发展脉络。2、反复朗读,读懂词义,深刻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3、体会写作特色和修辞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