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2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93571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2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出师表九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523、出师表授课类型新 授课标依据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

2、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一应该拓宽知识容量,二是增加学习的深度。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

3、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课外文化,对不同文章的接触和理解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1、译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2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过程与方法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理解6、7、8、9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

4、法五、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有感情朗读,翻译,讲授写作背景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一、 思考: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这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

5、。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二、朗读第6、7、8、9自然段,思考: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1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作为议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叮嘱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须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费祎、允。 3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

6、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大概正是充分注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曲,不仅增强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分量:修明政治这件大事可是关系重大得很啊!不能不靠你后主“自谋”啦!千万不可有负先帝啊!不尽之意尽在其中。 三、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四、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1、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进行抽查。 2、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五、作业布置:11、熟读背诵全文22、绩优学案1、自主翻译和集体纠正相结合,循序渐进练习翻译能力;2、分析课文内容,深化理解作者“忧心为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和感情。”3、文言文要重视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融入作品之中,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