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87617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古文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教学重难点 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教材分析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

2、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学情分析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

3、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教学过程学生分享“朋友”的诗句教师分享“朋友”称呼及来历。还有一种朋友被称为

4、“知音之交”,那么,什么是“知音之交”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题目中的“善”字在本文其他的句子中也出现过,意思是否一样?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诵读了课文,回家也练习了朗读。谁愿意为我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呢?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清楚了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是谁呢?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字回答。伯牙如何“善”鼓,而子期又如何“善”听?钟子期能够从伯牙的音乐之中,感知他的心意,他们彼此通晓音律,凭靠音乐来传递情感,并由此成为好朋友,成就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那这样的朋友称之为?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结合文中伯牙、子期的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5、我们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一年之后伯牙寻访子期,看到子期的墓碑,在子期的墓前破琴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写出你想说的话,表达对子期的情感。形式不限,可以仿写现代诗歌、也可写文言诗文。100字左右。围绕这学期的教研主题“研学案的使用-目标分解下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每课一得写作提示。即使在文言单元也要坚持这样的训练,学完陋室铭学生仿写铭文格式,给自己的卧室、文具盒等做了铭文。学完爱莲说学生以“爱说”为题仿写文章。学习郢人让学生仿写文中极简的描写方法。本课的的拓展训练,设置想象内容,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人的“知音”,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题“知音难得”。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