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87581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4.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统一的思想观念。教学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情境式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观赏纪录片大汉王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汉武帝将开创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一起去感受这

2、位帝王的丰功伟绩。课堂探究板块一“推恩令”的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其中之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1)汉武帝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他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3)这一措施妙在何处?(4)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答案:(1)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汉

3、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3)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视。过渡语: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和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政

4、治方面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选中了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把儒家思想放到正统地位。板块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武帝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武帝:众爱卿,王国对中央威胁已解除,天下太平啊!大臣: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恐怕对国家不利。武帝(大怒):是谁敢毁谤朕!?大臣:还不是那些受诸子百家影响的学者嘛。武帝:唉。众爱卿可否给朕出个主意,我朝统一用什么思想来教化国民,达到长治久安呢?教学内容课堂探究(1)结合所学分析对话篇中汉武帝是“用什么思想来教化国民”的?这一思想是谁提出的?他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2)为

5、了进一步推广这一思想,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汉武帝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看待汉武帝实行的这一思想?答案:(1)儒家思想。董仲舒。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将儒学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3)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过渡语:“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在行政方面采取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

6、儒术”是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而盐铁专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板块三盐铁专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史记货殖列传(1)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2)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话,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答案:(1)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

7、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结束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主要包括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板书设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推恩令”的实施和刺史制度经济: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重视农业生产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堂达标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C)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官吏是(B)A.锦衣卫B.刺史C.太尉D.节度使3.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始于(C)A.东周B.秦朝C.西汉D.东汉教材图片分析汉武帝像:汉武帝即刘彻。采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主父偃计,行“推恩令”;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令张骞通西域;铸五铢钱,规定盐铁官营。他统治时,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汉武帝以其文治武功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位明君。史料积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教学反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