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81828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气象灾害【情景激趣】据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截至2017年5月24日17时统计,强降雨已导致南宁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等地受灾,受灾人口1.29万人,死亡7人;倒塌房屋1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3千公顷,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6 000万元。那么洪涝灾害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灾的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洪涝|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86P89“本节教材”,填写下列知识。一、认

2、识洪水和洪灾1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分类:按成因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2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3洪灾(1)概念: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二、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2洪水的成因(1)(2)人为原因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三、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2采取相应防洪措施(1)(2)微思考1当遭遇突然发生的洪水时,应该如何逃生呢?提示如果能够逃脱,应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

3、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以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案例探究|材料一京华时报2017年6月21日讯,2017年6月3日以来,四轮强降雨持续侵袭浙江。截至20日,浙江钱塘江流域遭遇56年来最大洪水,已致441.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失踪1人。截至20日7时,汛情已导致1 846家企业停产,当地已转移群众29.2万人。材料二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年)”。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洪水频率的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

4、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关中地区和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2)洪水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3)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多,多暴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方法规律| 洪水的发生往往是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原因影响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

5、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2.人为因素原因影响破坏流域内植被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和加剧洪水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方法技巧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思路(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6、。(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台风|知识清单|一、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7、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图1.11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二、我国的台风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以来,平均每年大约有6.5次台风登陆。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

8、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表2.619861994年台风灾损情况年份人员(人)毁损船舶(条)倒塌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死亡受伤19868435 5334 10238.6327.8219882702 2231 24410.7227.7919908075 1545 82426.9192.6719923021 0563 21521.12130.0319941 2658 5405 40144.70236.93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增加,平均每次影响我国的台风造成的损失均超过14亿元。三、龙卷风、

9、台风中的自救 龙卷风,台风的共性是风力强劲,能摧毁建筑物并伤害人畜,统称为风灾。在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蔽起来。如果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如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假如时间允许,可挖一个防空壕,低于地面隐蔽,避开大风。气象台会预先发出台风警报,使人们有充足时间做好预防工作。此时,不要启程远足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靠岸。外出的人应该尽快回家,呆在室内。台风袭击时,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玻璃碎片损伤。强风过后不久,“风眼”在上空掠过,会平静一段时间,天

10、气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台风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微思考2为什么在高纬度和赤道附近没有台风?提示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低,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赤道地区虽然有足够的海水温度,但是地转偏向力较小。|案例探究|材料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于2017年7月29日19时40分在台湾宜兰东部沿海登陆;2017年7月30日6时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陆。截至2017年7月30日6时,受台风“纳沙”影响,福建东北部、浙江东南等地出现暴雨,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局地、台湾东北部和南部出现大暴雨,局地雨量有400600毫米;福建东部和浙江东部沿海出现89级瞬时大风,福建东北部和浙江东南部沿

11、海1012级。厦门沿岸地带、海边休闲度假区、景区、景点17点之前全部关闭,客渡船按恶劣天气要求及时停航。30日多趟途经福厦动车将停运。 结合材料探究:(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何地?(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何特点?哪几个省份易受台风的影响?(3)东南沿海地区因受台风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什么?答案(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2)因为台风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所以我国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从空间分布看,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的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频次较高。(3)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单

12、位面积上的经济总量增加,台风造成的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方法规律|1热带气旋的结构2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3台风(飓风)项目具体内容台风多发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尤以711月最为频繁台风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台风结构示意寒潮|知识清单|一、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直径可达几千千米,厚度伸展到6千米7千米高空。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所以,寒潮来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势力强大的寒潮

13、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度区域,来势迅猛,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二、我国的寒潮灾害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寒潮活动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通过三条路径南侵到我国境内。偏西路径是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是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图2.35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在强大的冬季风驱动下,寒潮在南下过程中,一方面受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的阻挡,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

14、温暖,灾害减弱。另一方面因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地形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的寒潮长驱南下,一直可以影响到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两广地区。寒潮爆发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寒潮造成的低温、大风对农牧业都有重大危害。例如,秋末的第一次寒潮会给北方带来大范围的初霜,使晚秋作物遭到冻害,寒潮在新疆、西北、内蒙古等地区引起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大,频次高,在南北方表现不同。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微思考3寒潮对农

15、作物造成的冻害为什么在秋季和春季最大?提示春季秧苗出土,遇到大幅度降温,会冻死秧苗;秋季农作物没有成熟遭遇降温,使农作物减产。|案例探究|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7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结合材料探究: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规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方法规律|1寒潮的形成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四季受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