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81826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地质灾害(),【情景激趣】 据菲律宾火山和地震研究所测定,2017年5月25日晚间22时27分,菲律宾北部三描礼士省发生5.4级地震,首都马尼拉震感强烈。地震发生时,多位居住在大马尼拉的人士表示,“摇得很厉害!”。记者当时身处大马尼拉地区马卡蒂市一栋居民楼内,明显感觉到晃动,前后持续数秒。地震灾害是如何形成的?,|知识清单|,地震,一、地震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

2、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称“里氏震级”。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截止到20世纪末,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还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二、我国的地震灾害 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我国是世界上地震

3、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地震规模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但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度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

4、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上:死亡人口,下:经济损失,在因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建设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口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故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三、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00万次的地震发生,平均几秒钟就要发生一次,但绝大部分是无感地震,真正能够造成破坏的地震,每年约有

5、1 000次。在突然发生的地震面前,人们该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一)防震准备 在地震危险区,通常以家庭为单元进行防震准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防震会是一种好办法,围绕家庭的防震避震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全家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防震意识,清楚震时逃生的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二)避震 地震发生时,人们从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这是最可宝贵的自救机会。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此时要保持冷静,在十几秒内要因时因地做出瞬间避险抉择到底是“跑”还是“躲”。如果在平房或一楼可瞬间逃到安全

6、空地的室内,就应该选择“跑”;其他情况下以就地躲避为好。如果你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通常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样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但要防止被坠物砸伤。,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活动,此时千万不能往家里跑,尽量到开阔空地上躲避。如果你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和桥梁等,注意保护头部,防止被高处坠落物砸伤。,在地震危险区、多发区或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应该做好应急预案,把床下和牢固的家具腾空,并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处。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三)震后自救

7、与互救 地震发生后,不论救援力量是否到达,自救与互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可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如果只能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并想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在此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在缺水、断粮的环境下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微思考 四川汶川县8.0级大地震成因是什么,为何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 提示 这次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8、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这次地震聚集了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这次地震是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案例探究| 材料一 中新社乌鲁木齐2012年1月6日电,位于地震带上的新疆2011年发生近4 500次地震,其中5.0级以上的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2011年11月初伊宁巩留6.0级地震。 材料二 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与图2.8“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材料及图,分析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2)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哪些? (3)为何新疆多地震? (4)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答案 (

9、1)我国地震的分布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震少,西部地震多。 (2)我国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3)新疆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所以多地震。 (4)虽然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但是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而西部人口稀少,所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方法规律|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震级和烈度的不同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3.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4.我国的地震灾情,|知识清单|,滑坡和泥石流,一、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10、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很大。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

11、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多山之国。山区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60%,山区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分布着全国2/5的耕地,占有着全国3/5的铁路运营里程。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从空间分布上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

12、在我国的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表2.3 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三、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 由于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所以大多可以防患于未然。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如有迹象则马上转移疏散,待形势稳定后应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

13、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案例探究| 材料一 新华网桂林2017年5月11日电,截至11日12时,5月9日发生在广西桂林全州县的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9名工人死亡,目前仍有3人失踪。 材料二 图2.12“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为什么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2)我国的哪些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3)我国滑坡的分布有何特点? (4)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答案 (1)我国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土地面积的66%,山高沟深、地

14、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2)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 (3)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 (4)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

15、件。,|方法规律| 1.滑坡 (1)滑坡的概念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如下图:,(2)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 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即:,2.泥石流 (1)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特征: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 漫流堆积。 (3)发生条件: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地形陡峻、具

16、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3.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分方法,4.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地理实践力|,1.根据生活实践,分析下列问题。 (1)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2)在家庭中应该怎样防震避震? 提示 (1)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不要相信。 凡是说“单位都已通知了要地震”都不可信。 凡是将发生地震的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凡是将发生地震的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乡或街道)者,肯定都是谣言。 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都不可信。 (2)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制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桌下、床下不放杂物;清楚室外环境条件;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