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79778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纲 卷别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情分析 全国卷 20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法国民族主义比较(41题) 本部分内容在全国卷命题中所占比例较少,相对而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查较多,2017年的全国卷 就考查了新三民主义与法国民族主义的对比。在备考中,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复习过程中,注意将必修一和必修三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对大革命的影响。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般考查较少,可以淡化处理 全国卷 2014三民主义的影响 全国卷 全国卷 2012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

2、改造之路(毛泽东思想) (2014高考全国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影响。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具体解读如下: 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 时空观念 由“1926年”的

3、信息可判断当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 历史解释 由“三民”“三爱”“三权”推知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 【答案】 C 练真题 1.(20174月浙江选考)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选C。“民主共和”是辛

4、亥革命的旗帜,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不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2(2014高考海南卷)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选C。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

5、”“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3(2012高考海南卷)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解析:选C。本题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题干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三大政策确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

6、;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国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 4(2012高考海南卷)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选B。由时间信息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其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无从体现;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练模拟 1.孙中山在

7、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解析:选B。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一班人争做皇帝导致其失败,强调的是民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因为争做皇帝,没有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只有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强调的是土地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

8、义和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 A否定了倾覆满清的作用 B首次提出五族共和观念 C主张民族团结共同反帝 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 解析:选C。材料中强调的是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团结,并没有否定倾覆满清的作用,故A项错误;五族共和在湖北军政府建立时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汉族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都是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各

9、民族平等的同时,一致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体现,故C项正确;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能在材料中体现,但是与孙中山“民族融合一致反对帝国主义”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 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D双十协定的签订 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可以得知是在抗日战争之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于1939年,

10、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内容符合“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双十协定是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并非“第一次”,故D项错误。 4(2018遂宁高三零诊)1979 年 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 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11、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故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是指世纪之交,与题中“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

12、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解析:选D。管制经济资源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A项错误;民生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相符,故D项正确。 2(2018合肥高三质检)读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在处创办了青年杂志 B袁世凯在处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C康有为在处发起了“公车上书” D孙中山在处提出了“新三民

13、主义” 解析:选D。是北京,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故A项错误;是上海,袁世凯在北京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故B项错误;是武昌,康有为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故C项错误;是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故D项正确。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解析:选C。“三大政策”

14、和“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的,国民党“一大”后,国民革命运动就开展起来了,故A项错误;“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有关,不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对历史的理解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4如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十三年”可知,当时是1924年,所以材料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应为新三民主义思想,清政府被推翻

15、(1912.2.12,溥仪下诏退位)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此时孙中山已经逝世(1925年),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C项正确;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但不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故D项错误。 5(2018安徽六校高三测试)如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解析:选A。图中“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一切权力归农会”,体现了该著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说明该著作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故A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B项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强调了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以及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问题,故D项错误。 6“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