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68763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问题整合,通史坐标,学科素养,学科前沿,通史坐标 强化时间 把握趋势,问题整合 纵向连线 横向对比,1.专题整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中外关联: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历史理解,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高素养,【典型例题】 (2016全国卷,34),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思维过程】 1.明立意:本题通过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 2.用所学:(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增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2)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旧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弱势地位。(3)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通过实现联合与发达国家进行斗争,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获信息:材料时间为20世纪5070年代,现象为出现了许多依靠原材料、初级产品如“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进行联合的组织。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在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为维护国家独立发展,他们采取原材料联合的形式,以反对不合理的经济秩序,B

3、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 答案:B,【方法讲解】 历史理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历史事件加以理解,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内涵: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2.要求 (1)努

4、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 (2)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4)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 (5)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 态度。,【针对训练】 1.(2016山东青岛一模)对如图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地理大发现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 B.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

5、化形成,解析:B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应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仅仅是其开端,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商品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体现的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是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的本性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但不是其形成的标志,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2.(2016广东广州二模

6、)美国某报纸在2015年3月的报道中称: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据此可知,这一报道认为中国( ) A.将丧失自己的黄金储备 B.积极改善与美国的经济关系 C.尝试通过亚投行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D.将在国际货币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解析:D 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不会使中国丧失黄金储备,故A项错误;美国没有加入亚投行,故B项错误;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故C项错误;报道认为中国是亚投行的首倡者,亚投行是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7、中国在国际货币和贸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3.(2016安徽合肥一模)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解析:B 材料并不是在论证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作用,故A项错误;该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伴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

8、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矛盾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影响 第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美国尚无法随意大规模地增发货币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掠夺,成员对美元抱有信心。但这一体系的崩溃,使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为美国滥发纸币、转嫁危机、掠夺世界大开方便之门。 第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并未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丧失,事实上仍是通行无阻的世界货币。这说到底是由美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和值得信赖的实力所决定的此外,美国面对危机主动地采取一

9、系列的措施来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1974年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前往沙特,成功说服费萨尔国王,“达成了一项不可改动的协议: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及结算货币”,从沙特开始,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再到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油国也逐渐接受这一通则,从此,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论亲美反美,只要进口石油,就须拥有美元。美元“绑架”了石油,再次巩固了自己的特权地位,只不过,是由以前的“黄金美元”,变成了“黑金(石油)美元”。,学科前沿 前沿拓展 对接高考,综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更加“自由的强化

10、”了。学者谭智元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二、英国脱欧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英国长期对欧陆保持着优越感,一直对欧洲一体化若即若离。英国把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国,认为异于欧洲的独特性是其崛起和强大的原因。虽然逐渐衰弱,优越感依旧强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遇挫折或危机,英国便疑欧声四起,将问题归于欧共体或欧盟。这一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撕裂了英国

11、与欧陆的嫌隙。 英国在欧盟缴纳高昂会费,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英国每周付给欧盟的金额在1.63亿英镑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国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担的欧盟会员费大约为130英镑。更令英国人不悦的是,金融危机后,一些欧元区国家降低了贡献额,导致英国贡献比例大幅升高。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举措让英国人觉得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救“有问题的国家”。,欧盟法律限制太多,欧盟管理毛巾、面包和牛奶的法律分别有454、1 246、12 653条。欧盟法院上至英国驱逐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价都要管辖。英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53% 源自欧盟,而英国人对阻止欧盟糟糕的立法几乎无能为力。庞大的欧盟管制体系限制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

12、、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及英国行业发展。 欧盟东扩以来,英国净移民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增至33.3万,其中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人数为18.4万,创最高纪录。经济萧条下,移民被认为是挤占福利、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罪魁祸首”。主张脱欧的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就表示,英国要想控制移民人数,唯一的方法就是脱离欧盟。 欧洲正在面临难民危机,英国不想卷入。去年欧洲闯入数百万难民,130万移民申请在英国避难,其中363 000来自叙利亚。接纳这些难民不仅会拖累经济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经济资源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不仅自然

13、财富是经济资源,精神财富同样也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日益加深, 就目前而言,西方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以强大的融合力,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政治制度、有着不同文化根基的国家联系到一起,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如何在融合的趋势中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如何发扬光大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既要敞开国门拥抱世界,吸收世界文化的营养;又要独立自持不丢本色,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对中西文化的分析批判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有意义,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