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59333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文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基础部分(原题及变式训练 共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2、 C D2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3“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段话反映出西周政治。A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特点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独主C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D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4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

3、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齐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5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礼乐制 D宗法制度6有历史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

4、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主张分封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8“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清的科举制9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

5、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10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 1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代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汉初郡国并行制12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13为了监察

6、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14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 国力差异 B制度差异 C观念差异 D时代差异15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二、综合题(共16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

7、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 (1)基于对材料一的认识,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指出明治政府是如何全面实施的?(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和魂洋才”原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4分)能力提升部分(共54分)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6“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

8、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7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18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19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

9、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2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23科举制是我国

10、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5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2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

11、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2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28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2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