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59186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短文二篇,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梁武帝早年曾和他交游,即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集等。,主题解说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回信,信中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瑰丽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都包含在其中。,疑难探究 师:两篇短文描写的都是自然景观,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甲:答谢

2、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作者状写了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的情景,描摹了日光的色彩变化,这些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 生乙:答谢中书书以视觉的变化动态地展示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一句一景,次第井然。,生丙: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先写月色,突出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表现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竹柏影”,渲染月色之浓。不直接写月,而从竹柏影入手,表现了月夜小景的美妙绝伦。,颓,竞,y,qn,zo,荇,xi,书信,全,都,早晨,鱼,考虑,想到,在,形容水的澄澈,清闲的人,【点拨】

3、形容词作动词。,B,C,C,6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7按要求默写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_。 (3)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的句子是: _。 (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 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

4、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列问题。 8文中是抓住哪一个字写的?共描写了哪些景物? “美”字。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猴、鸟儿等景物。,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10这篇短文,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1作者为什么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热心仕途、心浮气躁的人是不会真正欣赏山川之美的,只有抛弃尘世喧嚣,寄情山水的人才能够欣赏山川之美。而这样的人,自谢灵运以

5、后,就很少见了。,13“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把无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衬托了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笔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样善解人意,当作者孤寂无聊的时候,它悄悄地溜进屋来慰藉作者。 14请结合全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赏月的欣喜,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又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及自我排遣的旷达。,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句中的

6、“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三)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

7、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涂潦:泥沼雨水。锸:铁锹。,只是,调任,毁坏,率领,A,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19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

8、?请分别加以概述。 【甲】文: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更有豁达的情怀。【乙】文: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20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士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皎洁与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你们班级正在举办以“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2)请写出两个与“月”相关的故事。(写出故事名称即可) 嫦娥奔月;萧何月下追韩信。,(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的读书交流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有人说,月亮像小船,在灰黑色的水里飘荡;有人说,月亮像眼睛,在天上看我们生机勃勃的大地;有人说,月亮像明亮的灯,用它那淡雅清纯的月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尽情地交流,共同领略“月”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