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49858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ppt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与功能分区,第一节 设计的原则与指标 一、 设计的原则 1 完整性原则 维持生态系统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是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 等级尺度:自然保护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中的一个组分,因此网络设计应在广泛的时空尺度上包含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各组成成分,应以生物等级系统的各个层次或节点作为保护对象,将节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网络。,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典型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资源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区都将受受保护。 特有种和稀有物种,二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指标 代表性指标 如多样性指标和稀有性指标 控制性指标 限制保护区网络的成本 如保护区个数或面积百

2、分比 代表性指标 1、多样性指标 物种多样性:不加权多样性指标 加权多样性指标 生境多样性 遗传学多样性 加权多样性利用现有分类系统中已有的特有性信息来确定物种差异的程度,它也是分类多样性指标。,2、稀有性指标 珍稀 稀有性:指地理分布受限与统计上量值低 物种稀有性 生境稀有性 稀有性五种类型: (1)地理区域上广布但每个分布区数量均很少的广泛 分布稀有种; (2)具有严格地理区域的地方种; (3)与物种主要分布区发生地理学分离的分隔种群 (4)处于物种地理分布区边缘的边缘种群 (5)曾经丰度很高或者广布但现在已为数小不多的 濒危种 稀有性也可分为全球性、国家性或生物地理区,3 保护目标的表达

3、 选择保护区的最基本问题是从特定生物区域选择最少量的保护区,以尽可能代表这一区域的所有物种。因此,保护目标一般可以表达为: (1) 以最少的保护区数或保护区总面积包含所 有物种; (2)以最少的保护数或保护区总面积, 包含每一物种一定比例的分布面积。,三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地理途径(GAP分析) 地理途径(GAP分析)是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植被状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野生动物生境等分布信息的分析,寻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hot spots),然后对比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最终识别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点(gaps)和差距。 GAP分析强调至少应该使每一物种和植被类型在已

4、有保护区系统中出现一次,对于没有保护或在已有保护区系统中没有包括的物种和植被类型,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进行保护。它识别的热点地区或空白点为选择自然保护区网络提供了依据。,GAP分析从景观尺度上将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结合起来,它提出的热点地区是对国家或区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的初步评估。 GAP分析一般适用于大范围的区域。如果考虑的区域太小,无法区分各指标的空间差异。,四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计分方法 根据一个或一组指标如多样性指标和稀有性指标,计算各单元的得分,把这些单元依得分大小排序,然后根据保护要求取位于前m位的单元,作为保护区网络的备选地点。 因此,计分方法(包括以下网络设计方法)首先要把

5、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可以是规则的栅格,不规则的栅格如生境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其次,要提出一个或一组指标量化各单元保护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得分高的单元表明其保护价值也高。一般常用的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分类多样性、稀有性或斑块面积等。,保护区选择的主要目标是以尽量少的地点保护所有属性(生境或物种)。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有效性指数E可以表示: E = 1(X / T)(E:0-1) X- 一次或若干次包含所有属性所需的单 元数或面积; T- 总的单元数成面积。 E越接近于1,所选区域代表所有属性的有效性越高。用这一系数可以很方便地比较不同方法和指标在选择保护区网络时的优劣。,计分方法没有考虑

6、单元的特殊属性,在一些优先单元清单中,某些属性会重复出现,产生较明显的冗余;某些属性会丢失,代表性较低。计分方法中各单元的物种互补性较差,往往需要选取更多的单元才能达到网络设计目标。因此,仅根据计分不能确定保护区网络的备选地点。,五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迭代法 六 整数规划方法,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一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一)国际上的保护区分类 自从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以来,全世界各国都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对象的不同、管理目标的不同和管理级别的不同,使各国在保护区的名称上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除去在城市中建造的人为公园外,全世界与自然界

7、有关的保护区名称,据初步统计为44种,它们是:,1、人类学保护区 Anthropological Reserve 2、生物保护区 Biological Reserve 3、生物圈保护区 Biosphere Reserve 4、鸟类保护区(禁猎区) Bird Sanctuary 5、保护区 Nature Park Conservation Area 6、保护公园 Conservation Park 7、联邦生物保护区 Federal Biological Reserve 8、动植物保护区 Fauna and Flora Reserve 9、动物保护区 Fauna Reserve 10、森林和动物

8、保护区 Forest and Fauna Reserve 11、森林保护区(禁伐区) Forest Sanctuary 12、狩猎动物保护区 Game Reserve 13、狩猎动物禁猎区 Game Sanctuary 14、受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Managed Nature Reserve 15、受管理的资源区 Managed Resources Area 37、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Strict Nature Reserve 16、多种经营管理区 Multiple Use Management Area 38、严格的保护区 Strict Reserve 17、国家动物保护区 National F

9、auna Reserve 39、野生生物管理区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 18、国家森林 National Forest 40、野生生物保护区 Wildlife Reserve 19、国家狩猎动物保护区 National Game Reserve 41、野生动物避难区 Wildlife Refuge 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42、野生动物禁猎区 Wildlife Sanctuary 21、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 43、原野地 Wildness Area 22、自然区 23、自然生物保护区 Natural

10、Biotic Reserve Natural Area 24、自然景物保护区 25、自然纪念地 Natural Monument Natural Landmark 26、自然保育区 28、自然保护区 Nature Reserve Nature Conservation Reserve 32、省立(级)公园 Provincial Park 36、州立(级)公园 State Park 44、世界遗产地 World Heritage Site,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委员会(CNPPA)于1978年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 1、科研保护区/严

11、格的自然保护区 2、受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 3、生物圈保护区 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 5、自然纪念地/自然景物地 6、保护性景观 7、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 8、自然资源保护区 9、人类学保护区 10、多种经营管理区/资源经营管理区,1993年IUCN形成了一个“保护区管理类型指南”。指南中将保护区类型最后确定为6种: 1、自然保护区/荒野区 4、生境/物种管理区 2、国家公园 5、受保护的陆地景观/海洋景观 3、自然纪念地 6、受管理的资源保护区,(二)中国的保护区分类 1、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对各类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非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

12、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岛屿等类型 首先考虑它应含有属于不同自然地带典型而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种或自然历史遗迹等其它成分。另外,已遭到破坏,亟待恢复或更新演替的有价值的典型地区。 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大,保护、研究的对象比较多。如吉林的长白山、福建的武夷山、云南的西双版纳、陕西的太白山和新疆的哈纳斯保护区等。,2、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各种珍稀动物及其主要栖息、繁殖地或其它有科研、经济、医学等特殊价值的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而建立的特别保护区。 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 湖南华容麋鹿自然保护区 广东韶关华南虎自然保

13、护区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3、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它们是保护以我国珍贵稀有的野生植物物种和典型、独有和特殊的植被类型为主要对象的特别保护区。 四川金佛山银杉自然保护区 新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 四川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4、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冰川、火山、岩溶、温泉、洞穴等多种多样的自然历史遗迹。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就是对一些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有特殊价值而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非生物资源地区。 黑龙江五大连池温泉保护区 吉林伊通火山群保护区 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 天津蓟县地质剖面保护区,三江并流 英文名称:Three 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

14、s 批准时间:2003年7月 遗产种类:自然遗产,三江并流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最短直线距离公里,三江并流-世界生物基因库 由于三江并流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 本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的动物种数。 本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

15、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 这里集中了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温带、寒带的多种气候和生物群落,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七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1993年国家环保局批准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并设为中国的国家标准。该分类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 类 别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16、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区划 一、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取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多样,面积大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确定内部结构时也不能完全一致。 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经过科学的调查和论证,最后确定出每个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合理结构。,一般地讲,自然环境保存比较完好,被保护物种个体和种群较为丰富又相对稳定,面积中等(1000-20000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其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核心区 缓冲区 实验区 对有多种自然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