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49846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控原理(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控原理(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控原理(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控原理(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控原理(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控原理(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控原理(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31 线性系统响应指标,1典型输入信号,2时域性能指标, 典型时间响应:零初始条件时,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过渡过程*。,(3-01),2003-09/10,后 页,*过渡过程:系统受到外作用时,控制过程不会立即发生,而是有一定的延缓,这就使得被控量恢复到期望值或跟踪输出量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认为c (t) 进入(误差带)后过渡过程结束。,例如: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反馈系统的过渡过程为:,误差带一般取0.02或0.05, 动态性能指标:,延迟时间 td :指响应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稳态值)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上升时间 tr :指响应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

2、值(稳态值)时所需要的时间;,2003-09/10,(3-02),前 页,后 页,峰值时间 tp :指响应从0到达第一次峰值(稳态值)时所需要的时间;,调节时间 ts :即过渡过程时间。指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0.05) 或2%(=0.02)内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超调量 Mp :指阶跃响应的最大值超出其稳态值的部分。,振荡次数N :指c (t)穿越c ()水平线的次数的一半。,其中 Mp平稳性; N阻尼性。, 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ess :指响应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差。系统控制精度(准确性)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1. 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T c(t) c(

3、t) = r(t) 或 G(S) = 1 / (TS+1) - 惯性环节,2003-09/10,(3-03),前 页,后 页,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即:r(t)=1(t) 或 R(S)= 1/S 时的 c(t) 。,由于G(S) = 1 / (TS+1),即有C(S) = 1 / (TS+1) R(S)=1/(TS+1)S=1/S 1/(S+1/T),故 c(t) = L-1 C(S) = L-1 1/S 1/(S+1/T) = 1e t/T (t0),即 c(t) 是单调上升的。 且 c(0)= c(t)t=0=0 , ,c()= c(t)t=1,作图如右:,2003-09/10,

4、(3-04),前 页,后 页,从图中可知: 当=0.05时,ts = 3T ; =0.02时,ts = 4T ; 由此可见 ts 是由T决定的。而 tp = 0,Mp = 0,N=0 , td , tr 均可求得。,结论: 时间常数T 决定系统的惯性: T越小,即系统惯性越小,过渡过程越快; T越大,即系统惯性越大,过渡过程越慢。,3 一阶系统的: 单位脉冲响应 单位斜坡响应 单位加速度响应 教材P98-100 (分析方法同 “单位阶跃响应”),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2003-09/10,(3-05),前 页,后 页,2.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与单位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的闭

5、环极点,由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式:D(S)= s2+2ns +n2,得: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s2+2ns +n2 = 0,对应于 的不同取值,可以得到 S1 , S2 在S平面上不同的分布。,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当r(t) = 1 时 或R(S)=1/S 时, 有:,2003-09/10,(3-06),前 页,后 页,而S1,S2是和n的函数,显然c(t)只与,n有关,即,n决定着c(t)的形式。, 1时,(过阻尼) S1 ,S2 为一对不等的负实数根。, = 1时,(临界阻尼) S1 ,S2 为一对相等的负实数根。, 01时,(欠阻尼) S1 ,S2 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20

6、03-09/10,(3-07),前 页,后 页, 当=0时,(无阻尼,零阻尼) S1 ,S2 为一对幅值相等的虚根。, 当0时,(负阻尼) S1 ,S2 为一对不等的负实数根。,小结: ) 二阶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0 ;而0系统不稳定; ) 当 1时,其阶跃响应曲线是单调上升的(即非周期性的); )当01时,其阶跃响应曲线是振荡衰减的(即具周期性)。,2003-09/10,(3-08),前 页,后 页,(3)欠阻尼即01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分析,设r(t)=1,即R(S)=1/S 则二阶系统在时的单位阶跃响应式为:,则 S1,2 = + j d , 此时:,所以 c(t) =

7、 1 e t cos d t (/ d) e t sin d t = 1 (e t/ 1- 2 ) sin( d t +),其中 cos = 即=arc cos ( 称为阻尼角),2003-09/10,(3-09),前 页,后 页,分析:,1) e(t) = r(t) c(t) = (e t/ 1- 2 ) sin( d t +)为一振荡衰减过 程(指数衰减),振荡频率为 d 。图示如下:,2) e(t) 及c(t)的衰减速度取决于n的大小;,3) t 时, e()=0 则c()=1;,4) Mp0,N0 即存在超调和振荡;,5) = n(衰减系数): 即S1,S2的实部。亦即闭环极点到虚轴

8、的距离;,d=n1- 2(阻尼振荡频率):即S1,S2的虚部。亦即闭环极 点到实轴的距离;,n(自然振荡频率): 闭环极点到原点的距离;, = cos(为阻尼角):n 与负实轴夹角的余弦;,2003-09/10,(3-10),前 页,后 页,、d、n、及、的关系图示如下:,2003-09/10,(3-11),前 页,后 页,调节时间 ts :即过渡过程时间。指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 (=0.05)或2%(=0.02)内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具体求法参见教材P107。,在工程上,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当 0.7时:ts = (4.751.7)/n 当00.7时: ts = 3 /(n) (

9、=0.05) 或 ts = 4 / (n) (=0.02),延迟时间 td :指响应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稳态值)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在工程上,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td = (0.71)/n,2003-09/10,(3-12),前 页,后 页,超调量 Mp :指阶跃响应的最大值超出其稳态值的部分。,结论分析: a) tr 、tp 、ts 、td 与n 的关系(反比关系); b) tp 、td与的关系(正比关系); ts与的关系(反比关 系);,2003-09/10,(3-13),前 页,后 页,c) Mp与的关系(反比关系);小时,系统的平稳性差;大时,系统的平稳性好。 实际设计中

10、,一般取 = 0.40.8。其中以 = 0.7时为最佳阻尼。,3 欠阻尼情况下,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斜坡及加速度响应的动态性能分析,4 其他几种阻尼情况下,各种典型信号响应的动态性能分析不要求。,5 例题分析 例题1 教材P108例题3-1;,例题2 教材P109例题3-2;,例题3 教材P132例题3-12。,2003-09/10,(3-14),前 页,后 页,6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1) 改善的目的:获得满意的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更好的控制效果。,2) 改善的办法:(P111115) 引入零点。即在前向通路中串入一个PD控制环节; 采用测速反馈控制。,3) PD控制与测速反馈控制两种方案比较

11、 (见下页附表),例题分析 教材P113例题3-3,P131-134例题3-9,11,13,14,2003-09/10,(3-15),前 页,后 页,附表: PD控制与测速反馈控制两种方案比较,2003-09/10,(3-16),前 页,后 页,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1、定义:能用三阶或三阶以上的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系统。,2、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2)主导极点法; 3)计算机分析,3 主导极点与偶极子问题, 主导极点: 在所有的闭环极点中,那些离虚轴最近、且附近又没有其它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影响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闭环极点,称之为主导极点。,主导极点法: 利用主导极点代替系统全部

12、闭环极点来估算系统性能的方法,称为主导极点法。,一般要求: 5 *Re主导极点 Re 非主导极点或零点 。,2003-09/10,(3-17),前 页,后 页, 偶极子: 当一对闭环零、极点重合或它们之间的距 离比较小(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其本身的模值小一个数量级以上)时便构成偶极子。,4、利用主导极点法系统性能指标 利用主导极点法可以将高阶系统化成低阶(一阶或二阶系统来近似地对高阶系统进行等效分析。,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的定义:若线性系统在初始扰动影响下,其动态过程能够逐渐衰减并趋于零,即系统能回到原来的平衡工作点,则称系统渐近稳定,简称稳定。否则为不稳定。,2、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13、P120中):系统的所有闭环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或者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严格位于左半S平面。(0) ,2003-09/10,(3-18),前 页,后 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的两点说明: 1) 若有部分闭环极点位于虚轴上,而其余极点分布在左半S平面时,系统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0)。 2) 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闭环极点位于右半S平面时,则系统将处于不稳定状态(0)。,3、稳定性的判定 1) 三个稳定判据,劳斯(Routh)判据; 赫(胡)尔维茨(Hurwith)判据; 林纳德-奇帕特(Lienard-Chipard)判据,a 前提: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特征方程的根); b 依据:根与系数

14、的关系; c 方法:列(劳斯)表计算。,2003-09/10,(3-19),前 页,后 页,2) Routh判据判定方法:根据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的 符号来判定: 若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均严格为正,则系统稳定; 若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出现负号,则系统不稳定;,3) 劳斯表的列写 首先,将D(S)= a0 sn + a1 sn-1 + an-1 s + an =0 的系数排 成两行: sn a0 a2 a4 a6 sn-1 a1 a3 a5 a7 ,其次,分步计算(空位置零),列写劳斯表。见下页,最后,根据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的符号来判定稳定性。,2003-09/10,(3-20),前 页,

15、后 页,劳斯表,若a0、a1、b1、c1、xn、an都严格为正,则系统稳定; 若a0、a1、b1、c1、xn、an中出现负值,则系统不稳定;此时,元素号改变 的次数,恰好是具有正实部的闭环特征根个数。,2003-09/10,(3-21),前 页,后 页,4) 劳斯表特殊情况处理, 第一列元素出现“0”项(下面一项为): 在原特征方程D(S)=0中乘以一个任意的(S+a)因子, (a0), 然后对新的特征方程D(S)(S+a)=0重新列 写劳斯表。,劳斯表中出现全0行: 以全0行上面那一行的系数建立一个辅助方程F(S)=0, 并对其求导一次,再用F(S)=0的系数代替全0行各元素, 继续列劳斯表。 若系统存在正实部根,则可以由辅助方程F(S)=0求出 一部分,其余的正实部根可以由D(S)/ F(S)=0求得。,2003-09/10,(3-22),前 页,后 页,4 应用举例,例题1:P121例题3-4; P123例题3-5;P124例题3-6 P133-134例题3-153-16;,例题2:已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