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9671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二十二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小组合作交流,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从而理解文章讽喻说理的特点。情感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

2、习用设喻讲道理的写法。2.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预习展示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总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

3、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整体感知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生:(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昳(y)丽 朝(zho)服 衣冠(gun)窥(ku)镜 期(j )年 朝(cho)齐 间(jin)进(2)再读课文,理解字句。(学法指导:清除文字障碍)感知内容师:巡视指导生: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法指导:感知)合作探究(一)第一段:比美.学生齐读。.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

4、三人一个什么问题?分别怎么问的?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三问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3.三人分别怎么答的?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三答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妻、妾、客三人的回答有没有不同?(意思基本相同,但语气不同:妻最强、妾次之、客最弱)5.徐公来后,邹忌和他比美的结果如何?(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6.比美观结果引发了邹忌什么样的思考?“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思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暧昧微妙。(私我:

5、由衷的赞美,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畏我:地位低下,说话比较拘谨、勉强;有求于我:礼貌讨好,流露出奉承的意味)小结:第一段先写邹忌问美,再写比美,最后写思美。从全文情节发展来看,是故事的开端。(二)第二段:进谏(中心内容)1.学生齐读。2.邹忌入朝后先向齐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而皆以臣美于徐公)3.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王之蔽甚矣!点明了进谏的主旨)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三比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4.如果说“皆以臣美”是生活小事,那么“王之蔽甚矣”就是什么事?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理?(国家大事,以小见大)小结: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

6、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三)第三段:赏谏、朝齐1.学生齐读。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齐王下令把进谏的方式分为三种,悬赏也分为三等)3.命令下达之后,前来进谏的人有变化吗?(“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

7、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小结:第三段写齐王纳谏,是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四国朝齐。五、【效果检测】六、【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七、【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妻 妾 客 悬赏求谏(上、中、下)类私 畏 求 蔽 日见成效(初、月、年)比宫 朝 四 威震诸侯(燕、赵、韩、魏) 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