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48664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讲课稿(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是政治文明,必修2是经济文明,必修3是文化文明,这些文明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其中,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了解经济发展的脉络对于我们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思想文化进步之间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经济,就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手工业、商业是其补充。,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史实-冶炼、纺织、陶瓷、 经营形式-家庭、官营、私营手工业 特点:,商业发展历程、特点 城市发展历程、特点 商业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分化出迥异的资本主义萌芽,农耕经济高

2、度发展,自然经济、市场、清政府政策、观念:买田置地,近代落后挨打,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土地制度原始:公有;奴隶:井田;封建:私有 经营形式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生产工具从耒耜到曲辕犁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器牛耕 生产方式千耦其耘-个体农耕 特点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1、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原始农业的特点。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由哪些因素促成 的?举例说明。 3、自耕农经济有何特点?如何评价? 4、归纳概括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精耕细作

3、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的特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三、水利设施的完善,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的变化),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南稻北粟”,两个农耕系统。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原始社会:工具以石制、木制为主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广泛存在, 耒耜仍是重要工具 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 唐代:曲辕犁 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原因: 概况: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汉代:曹渠、白渠 治河工程:东汉王景治黄 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的坎儿井,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春秋时期:个体农耕,社会大变革

4、时期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文化上:百家争鸣,小农经济的含义、演变、特点、评价? 演变:春秋:产生;鸦片战争,开始解体,但占主导;建国后,1950-1952年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凡耕之本,在于趋时,活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汉代农学著作氾(fn:姓)胜之书 阅读上段文字,理解其含义?,概念阐释:精耕细作,上述文字反映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整个过程的规律。 总结出农业要及时耕种,改良土壤,重视肥料

5、、保墒(保持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和灌溉。 反映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宏观把握,生产力: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 精耕细作农业 的进步 生产模式形成 生产关系:千耦其耘个体农耕,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始祖),2、农耕格局,黄河流域 种植粟、麦,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工具 动力:,

6、材质: 工艺:,石器 青铜 铁器,打制 磨制 冶炼铸造,人力 畜力 自然力,2、评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耒耜,石斧,远古,牛耕,铁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古代,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促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分),合作探究,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都江堰,(1)生产工具的改进。 如铁器牛耕的使用、唐朝曲辕犁、筒车的发明等。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如西汉的两牛一人犁耕法等 (3)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如战国时期

7、秦国兴建都江堰等 (4)耕作方式的不断进步。 如从千耦其耘到 个体农耕。,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力、 土地制度、政策、 劳动者等,耕作方式是如何进步的呢?,生产工具,生产力角度,生产关系角度,石斧、石铲等 石制农具,刀耕火种,铁器、牛耕,铁犁牛耕,时间,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原始社会 及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以后,从图示可看出促使耕作方式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

8、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铁器牛耕的使用、唐朝曲辕犁、筒车的发明等。,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头、铁镰刀,唐朝曲辕犁使用示意图,三国马钧翻车,唐朝筒车,史记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 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唐代曲辕犁与前代直犁作用力比较示意图,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牛耕,战国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时,发明犁壁,此后牛耕得到推广。 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9、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B,小试牛刀,(2)生产技术的进步。如西汉的两牛一人犁耕法等,汉代牛耕图画像石(耦犁),(3)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如战国时期秦国兴建都江堰等,都江堰,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1、农耕工具,2、灌溉工具: _、 _,木、石、 骨,木、石、骨、蚌,青铜农具,铁,牛,铁,牛,曲辕,翻车 筒车,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自主梳理,尝试默写),3、水利工程,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特点:

10、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阅读教材P5中关于白居易的诗以及P6中“阅读与思考”关于晁错的文段,从中分析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该如何评价?,积极:1)在没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勉强自给自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推动封建经济发展。2)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局限:1)封闭性、落后性:规模小,分工简单,阻碍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阻碍近代社会进步。 2)脆弱性。天灾、战乱、苛政很容易导致自耕农经济破产。,重点突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生产模式:精耕细作,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小结:根据上述所学概括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2分),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