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44119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测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喜好不同),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A重点探究了“王道衰微”的社会根源B深入阐释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C以史为鉴警示郡国并行制的政治隐患D客观记述了西汉初期平民将相的兴起解析:根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材料主要论述“百家争鸣”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诸侯力政好恶殊方”“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取合诸侯”,材料论述了诸侯争霸成为“百家争鸣”盛行的重要原因,故B项

2、正确;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班固是东汉史学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取合诸侯”,“百家争鸣”迎合了诸侯争霸,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邯郸模拟)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解析: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错在“决定”,故A项错误;“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体现监察体系不断完善,“臻于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体现了统

3、治者尊重民意,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答案:C3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材料主要反映出()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商人的状况,不是西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会导致农民地位上升,但与“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不符,故B项错误;西汉时文化教育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汉武帝后任用

4、儒学生为官,提高儒学地位,同时也使平民通过读书获得做官的途径,与材料现象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4陈寅恪说:“六朝(229589年)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他认为虽不能详知其原因,但与宗教信仰有关。由此可知()A六朝人对道教的信仰具有隐秘性B选取与宗教相关的名字成为时尚C儒家伦理思想对士族的影响减弱D儒、道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调和解析:根据材料“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道教的信仰比较盛行,故A项错误;“不避”,不等于时尚,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不避讳“之”,父子同字,冲击着封建礼教,“道”体现了道家的信仰,体现的是

5、道教传统的一种冲击、调和,故D项正确。答案:D5(2018石家庄检测)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解析:四书出自先秦儒家四位代表人物之手,并非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魏晋战乱使得儒学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断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理学的出现受到释道的影响,故C项错误;朱熹的做法强调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有利于重续儒家的道统,符合复兴儒学的新时代内涵,故D项正确。答案:D6在蒙元帝国

6、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B儒学统治地位的开始确立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D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解析:根据“重建”“重置”可知蒙元统治者最终接受了汉文化,故A项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蒙古贵族集团是蒙元的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孔庙与科举制的重建说明了儒家文化有助于维护统治,蒙元统治者不得不加以利用,故D项正确。答案:D7著名学者陈来指出,中华文明价值观念跟西方近代价值观念相比,有四方面的基本特点。以下相关论点与论据对应准确的是()A和谐高于冲突“知善知恶是良知”B义务先于权

7、利“力行而后知之真”C责任先于自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群体高于个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解析:“知善知恶是良知”强调的是良知而不是和谐与冲突的关系,故A项错误;“力行而后知之真”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故B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责任应先于自由,故C项正确;“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了个人的私欲,而不是群体高于个人,故D项错误。答案:C8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

8、文主义强调()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C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D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关系,不是确立正义的道德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中人的欲望属于感性力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说明强调的是人要控制自己的无理性部分,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教化,故D项错误。答案:C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A人

9、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解析:材料侧重文艺复兴时期对传统的继承和利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视继承和利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重视传统的世俗文化,就是利用西方早期人文主义来反封建神学,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从文学艺术领域反对封建神学,并未彻底摧毁神学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答案:B10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

10、权威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材料的主要意图为否定教会的权威,与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应该是将神权世俗化,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进行上述活动的实质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这样做在客观上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其实质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8邯郸检测)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解析:据材料“启蒙思

11、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可知,启蒙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提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启蒙思想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启蒙思想反对教会的教条主义,不涉及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12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

12、法则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解析: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使得启蒙思想家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故A项正确;牛顿力学只是启发思想家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发现了”夸大其影响力,故B项错误;C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C项错误;D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之一,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

13、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

14、”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3分)解析:(1)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

15、”,据材料二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1)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12分,任意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2)思想:提出“理”是万物本源;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6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