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4371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urbt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URBT的诊断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梁建波,内容提纲,1、 概述 2、 膀胱癌主要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局限性 3、 诊断性电切术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 4、 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 5、 诊断性电切术的技术要点 6、 膀胱灌注治疗的必要性及方案选择,一、概述,中国 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男性恶性肿瘤第8位 中国膀胱癌发病率男性为3.8/10万,女性为 1.4/10万(2002年)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关于概念,表浅性肿瘤(Superficial) 非肌层浸润肿瘤(Non-Muscle-Invasive):Tis, Ta, T1:占70% 移行细

2、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尿路上皮癌(Urothelium)占90%以上。 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37%),腺癌(2%),未分化癌(小细胞癌),混合细胞癌,组织病理学分期,2、UICC(2002) TNM分期,1、Jewett-Strong-Marshall分期,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表浅性膀胱癌) Tis, Ta, T1 局限于固有层内 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 (Ta:70%,T1:20%, Tis:10%)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2-T4 侵犯至肌层以上 占膀胱癌的15-25%,组织病理学分级,指南推荐意见: 1. 膀胱癌分期系统:推

3、荐采用膀胱癌2002 TNM分期系统(UICC)。 2. 膀胱癌分级系统:在证明新的WHO分级法比WHO 1973分级法更合理之前,可以同时使用WHO 1973和WHO 2004分级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危险性评估,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分为以下3组: 低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单发、Ta、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等,二、膀胱癌主要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局限性,膀胱癌诊断内容:有否肿瘤?部位、数目?分期?分级? 如何全面、准确获取这些信息、数据以判断肿瘤为非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危险性? 1、超声检查(经腹、经直肠、经尿道):经尿道超声显示非肌层浸润肿瘤准确率为94%10

4、0%,肌层浸润肿瘤准确率为63%96.8%。需麻醉,不能分级。 2、CT:准确率仅54.9%,39%分期偏低,6.1%偏高。CT仿真膀胱镜检查准确率88%,对5mm肿块能准确识别,并可显示2mm的黏膜异常,术前肿瘤分期准确率87.7%。不能分级。,二、膀胱癌主要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局限性,MRI: 传统MRI对膀胱癌诊断无明显优越 增强MRI:在区分非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方面准确率达85%。 尿脱落细胞学: 敏感性13%75%,特异性85%100%。可分级,无法分期和定位。 尿液肿瘤标记物检测:存在局限,仍不能取代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ECT、PET:价值有限。 IVU: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

5、要性目前受到质疑 ,CTU亦可替代IVU,二、膀胱癌主要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局限性,膀胱镜检和活检 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最重要的方法 对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而无明确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 对原位癌、多发癌或肿瘤位于三角区和膀胱颈者前列腺部尿道活检 荧光膀胱镜:能够发现普通膀胱镜难以发现的小肿瘤、发育不良或原位癌,检出率可以提高14%25% 局限:无法准确分期,分级误差大(过低),三、诊断性电切术(TUR)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诊断性电切术 指南: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非肌层浸润的肿瘤占位病变,可以省略膀胱镜检查,直接行TUR 目的:切除肿瘤与明确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分期 方法:

6、切除肿瘤、深达肌层、基底肌层活检,避免烧灼 标本送检包括:肿瘤、基底部包含肌层、肿瘤周边组织 成功、完美的诊断性电切术需要一个正确、规范的技术操作做保证。,循证医学证据已表明:治疗Ta、T1期膀胱癌,首次TURBT术后肿瘤残留的风险很高。 7项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 )研究联合分析结果(证据水平:1级)。 研究目的:评估不同医疗机构对Ta、T1期膀胱癌行TURBT术后复发率的差异。 Variability in the recurrence rate at first follow-up cystoscopy after TUR in stage Ta T1 transitiona

7、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 combined analysis of seven EORTC studies .Eur Urol. 2002 May;41(5):523-31.,三、诊断性电切术(TUR)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方法:综合分析10年间7个EORTC三期试验结果,共2410例患者。 结果:单发肿瘤TURBT术后复发率为3.4% 20.6% ,接受灌注化疗的单发肿瘤复发率为0% 15.4% ;多发肿瘤7.4% 45.8%。 结论:不同医疗机构肿瘤复发率差异显著,评估因素不能解释,提示可能跟手术操作质量有关。 Variability in th

8、e recurrence rate at first follow-up cystoscopy after TUR in stage Ta T1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 combined analysis of seven EORTC studies .Eur Urol. 2002 May;41(5):523-31.,三、诊断性电切术(TUR)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德国一项研究显示:7周后行再次电切术证实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率为33% ( Ta 期肿瘤 27%; T1期肿瘤 53% )。 81%残余肿瘤发现于原位,5例患者根据

9、再次电切结果需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Effect of routine 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for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a long-term observational study. J Urol. 2003 Aug;170(2 Pt 1):433-7. TURBT可能低估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分期。 TaT1期肿瘤,高级别肿瘤分期有可能被低估,由此导致10%肿瘤进展为肌层浸润。 相对于TaT1期;高分级肿瘤,T2期肿瘤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正确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EAU Guidelines (2008 editio

10、n) guidelines on TaT1 bladder cancer P6. Second resection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high risk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is cystectomy often too early? J Urol. 2001 Mar;165(3):808-10.,三、诊断性电切术(TUR)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TUR术可以完全切除表浅的膀胱癌(理论上) 仍有很高复发率,有些病例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上) TUR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80%在原位) 术后5年内有2484

11、的患者复发 复发的两个高峰期:为术后的100200天和术后的600天 TURBT是诊断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分级和分期的“金标准”吗? 首次TURBT对TaT1期肿瘤的治疗和诊断价值已受到质疑。,三、诊断性电切术(TUR)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可能造成首次TURBT肿瘤残留,复发率高的相关因素 原发肿瘤组织切除不完全(原因:闭孔神经反射,操作者技术水平限制,不能准确辨认组织层次,未切至肌层等) 有新发肿瘤。 肿瘤细胞的种植。 存在非肉眼可见的病变,如原位癌。 术者手术操作的质量、不同手术设备的影响等,三、诊断性电切术(TUR)的价值及相关问题探讨,再次电切术概念的提出:为弥补首次电切术的不足,降低肿

12、瘤复发率,提高肿瘤无进展存活率。 各大指南关于再次电切的表述: AUA Guidelines(2007):TURBT可对肿瘤进行分级和分期的评估,除了可能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以外,重复推荐实施二次电切术。 再次电切(repeat TURBT)可提高对肿瘤的局部防治。未明确,四、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EAU指南(2008年) TaT1期肿瘤首次电切术后会造成肿瘤残留。有10%在首次电切术时诊断非肌层浸润膀胱癌被低估。 二次电切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无进展存活率(证据水平 2a)。 二次肿瘤电切术的具体策略和时间尚无统一意见。多数研究推荐首次电切术后2-6周。 再次电切部位应包括原

13、发肿瘤的位置。,四、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再次电切适应症: 当首次电切肿瘤不完全时建议行二次电切,例如:多发,巨大肿瘤; 病理报告未见肌层; 高级别非肌层浸润肿瘤(G3); 首次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T1期肿瘤。 EAU Guidelines (2008 edition) guidelines on TaT1 bladder cancer P6-7.,四、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CUA指南(2011版): TURBT术后肿瘤复发多因肿瘤残余造成(残余率33.8%36%),特别是中、高分级的肿瘤。 由于电切技术和送检标本质量的影响,首次电切可造成部分肿瘤的病理分期偏差。

14、 适应症:肿瘤切除不完全,标本无肌层,T1G3肿瘤,建议术后2-6周再次行TURBT,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P28 .,四、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争 议 对于二次电切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 多中心研究表明:TaT1期肿瘤首次电切术后复发率在不同的医疗机构间差异显著,提示跟手术操作质量有关。 Variability in the recurrence rate at first follow-up cystoscopy after TUR in stage Ta T1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15、of the bladder: a combined analysis of seven EORTC studies .Eur Urol. 2002 May;41(5):523-31 包括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深度不够,没有进行规范的,高质量的TURBT手术。,四、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解决方法应为提高手术质量,而非再次或反复实施电切术。 对于非肉眼可见肿瘤残留和肿瘤种植问题,可以通过荧光膀胱镜和术后即刻灌注等方法加以解决,不宜常规实行再次电切术。 二次TUR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否可行.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09,1,(5):318.,四、再次电切术(ReTUR)意义和适应症

16、,五、 诊断性电切术的技术要点,尿道膀胱镜检查要点: 直视下进镜,了解肿瘤位置、数目、初步判断浸润深度等。 电切技术要点: 从小大,冠蒂基底切缘 随机切取,分次、独立留标本。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由浅及深、限制性穿孔。 膀胱亚充盈,压力调整、点状止血 输尿管口的保护,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及处置: 预见、调整电流、精细切割 慎用电凝,必要时插导管 电切设备的选择与影响 等离子双极,细袢电极的选择,六、 膀胱灌注治疗必要性及方案选择,TUR术可以完全切除表浅的膀胱癌(理论上) 仍有很高复发率,有些病例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上) 因此,单纯TUR手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的问题 建议所有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六、膀胱灌注治疗必要性及方案选择,目的 预防经尿道电切术后肿瘤局部复发 去除原位癌和残留病灶 造成膀胱粘膜化学反应 延长膀胱无瘤生存期,明显降低表浅性肿瘤TUR术后的复发率(39%) 不能降低肿瘤向浸润性进展的机率,六、膀胱灌注治疗必要性及方案选择,TUR术后24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