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1868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四 核舟记同步练习2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核舟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坡右手执卷(jun)端 天启壬(rn)戌秋日 若啸(xio)呼状 石青糁(sn)之 B.峨冠(un)而多髯(rn) 有奇(q)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 各隐卷底衣褶(zh)中 C.为(wi)宫室、器皿、人物 珠可历历数(sh)也 钩画了了(lio lio) 神情与苏、黄不属(sh) D.矫(jio)首昂视 居右者椎髻(j)仰面 佛

2、印绝类弥勒(l) 舟尾横卧一楫(j)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左手倚一衡木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罔不因势象形(根据)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还) 其两膝相比者(比较)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B.高可二黍许(上下) 能以径寸之木(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C.明有奇巧人(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左手倚一衡木(横)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D.尝贻余核舟一(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 雕栏相望焉(看见)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弯曲) 4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神情与苏黄不属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能以径寸之木( )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石

4、青糁之。( ) 左臂挂念珠倚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整体感知1.找出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约有两粒黄米粒那么高。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在右边的一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握住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好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两膝互相比着,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译文:字迹细得像蚊子脚,是用刀钩画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

5、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3.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右手指卷 东坡现右足 鲁直左手执卷末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现左足如有所语 A. B. C. D.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

6、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三、课内阅读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文中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_;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用“标出这句话的朗读节奏。 其 两 膝 相 比 者,各 隐 卷 底 衣 褶 中。3.用“”给这段文字分层并概括各层的主

7、要意思。_4.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5.试分析苏轼和佛印的不同性格或心情。苏轼:_佛印:_四、拓展阅读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1.给加粗字注音。 季弟()山坳() 城巅()洞敞()2.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季、叔、仲、伯 B.仲、季、伯、叔 C.伯、仲、叔、季 D.叔、伯、季、仲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长五分许许:向背皆山向背:楼门洞敞洞敞:4.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 山坳插一()城。5.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A.

8、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 B.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 C.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 D.拿着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参考答案一、1.D(矫,jio)2.D(A项:“有”同“又”。B项:“诎”同“曲”。C项:“衡”同“横”。)3.C(A项:“因”解释为“顺着、就着”,“曾”解释为“竟然”,“比”解释为“靠近”。B项:“属”解释为“类似”。D项:“望”解释为“相对”。)4.B(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戴着高高的帽子”。)5.C(C项与例句中的“为”译为“做”,其它三项都译为“是”。)6.CBAAC二、1.A(B项中的“倚”是“倚靠”的意思,C项中的“比”是“

9、靠近”的意思,D项中的“了了”是“清楚明白”的意思。)2.B(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3.C 4.C 三、1.中峨冠而多髯者;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第一层:总述船头上的三个人。第二层:说明苏黄共阅手卷。第三层:介绍佛印的神态动作。4.总分 5.儒雅;放旷 四、1.j o din chn 2.C 3.左右 正面和背面 大开 4.座 5.B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