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1849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 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模拟练习】1. 下面这段话是对我们所学课文内容的概述,请按要求在括号内注音或写汉字。在人物风采单元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一根一根精神抖su( )地直竖着的头发,这正是先生斗争精神的写照,而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 )铭那一颗“不变的中国心”也让我敬佩不已;在童年趣事中,百草园碧绿的菜畦( ),让我流连忘返,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也确实让人n ( )味;在建筑艺术中

2、,我了解到人民英雄纪念碑ch ( )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山陵埋葬着曾经叱咤( )风云的革命先驱孙中山。2.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语意连贯、逻辑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南京市一座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是重要的科技、文化教育基地和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对于我们建设既有古都风貌,又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B.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C.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D.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3.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

3、表达。 (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1”) 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与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4. 阅读巍巍中山陵(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

4、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 A. 石阶 B. 平台 C. 祭殿(2)文中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建筑物,你能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吗? _ _(3)“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_ _ (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吗?请试着写出它们

5、将什么比做什么。 _如_ _似_ _犹_若_ (5)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 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 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 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中考真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丰图义仓 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丰图义仓,历时四年竣工。“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被御封为“天下第一仓”。 丰图义仓在_、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丰图义仓建在朝邑镇(今大荔县

6、朝邑镇)黄河西岸南寨子老崖顶上。义仓坐东面西,东、南、西三面系悬崖绝壁。所在的朝邑县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黄洛渭三角洲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为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 丰图义仓依山就势,雄伟壮观,似一座军防城堡,高出地面30多米,地势险要。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好,有利于粮食储存。丰图义仓分为内城和外城。A外城夯土筑城,三面绝壁,是义仓的第一道防线。B西城门顶及城角的角堡、城东小门项的堡楼、西城墙外的护城水沟,均具有防御功能。C内城为城中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是仓城合一的构筑形式,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内城城墙环绕一周,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分别

7、为东仓门和西仓门。城墙内为仓洞,仓洞依墙而建,小而独立,相隔排列,共58洞。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内城的中心是晾晒粮食的空地,空地边有一眼水井,供人畜饮水,方便至极。 仓洞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盗、防火、防入侵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储粮90余吨。由松木板铺成的仓洞地面,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为通风道,四周有四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潮气,保持仓内干燥。这种小而独立的仓洞,可将粮食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仓洞采取散粮储存的方式,洞门为插板式,随着洞内粮食的增高,插板随之加高,顶端几个插板可以依据洞外天气打开,排出洞

8、内湿气,保持仓内干燥。仓洞上面的地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阃低,巧妙地将雨水汇集于中间,由分段水槽排向院内;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聚地沟,由东小门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地面排水通畅,雨停即干。仓墙、仓顶均为厚实的砖体,使仓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年四季处于十七、八度的恒温状态。这种恒温状态符合粮食的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要求。 光绪二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大旱,丰图义仓开仓放粮,救人无数。闫敬铭也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救时宰相”。如今的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仓朝邑粮站,仍发挥着储粮功能,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储食史上堪称一绝。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1. 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

9、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 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_处。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3. 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粮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 (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2”) _ _4.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有丰厚的粮食资源,这是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B. 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粮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还专门设计有晾晒粮食的空地和方便人畜饮水的水井。 C. 仓洞地面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下面的通风道及木板

10、上面的四个排气孔,可以排出潮气,保持洞内干燥。 D. 仓洞上面的地面四周高中问低,配以分段水槽;院内地面四周低中间高,下设地沟,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参考答案【模拟练习】1. 擞y q 腻 矗 zh 【解析】“菜畦”的“畦”易误读为“w”,“矗立”的“矗”易误写为“伫”,“叱咤”的“咤”易误读为“ch”。2. B【解析】解答本题,要通读语段,联系前后文(即上下语句)来综合思考。就本题而言,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再改善环境质量,力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如此最符合逻辑顺序,因此,B项最合适。 3. 示例一:我反对。初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尚无较强的自制力,自行找同桌将导致纪

11、律涣散,影响学习;容易使一些内向的同学遭到孤立,缺乏集体归属感,不利于班级团结。 示例二:我赞同。学生自行找同桌,能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同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4. (1)B【解析】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段,看全段围绕什么中心来说,就本题而言,“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一句,是全段的总起句,整段从不同方面对平台做具体说明,故答案应选B。 (2)“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或“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解析】列数字是列举具体准确的数字对事物进

12、行说明。列数字说明,所列数字应力求准确,条件允许能准确测算的必须用确数,由于年代久远或条件所限不能准确测算的,才可以用概数。能把事物说明得更精确、更直观,是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优越之处。 (3)不能。“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不符合事实,而“至”表示一个范围,符合事实,用语准确。【解析】本题是对说明语言准确性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先要做出结论,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具体阐述“不能”或“能”的原因。(4)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 山若伏鳖【解析】本题是对比喻修辞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本题,先要弄清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或拿什么来比喻什么),然后根据给出的词“如”“似”“犹”“若”

13、正确填写。(5)D【解析】本题是对文段相关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本题,要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包括表达方式、说明方法、写作顺序等,就本题来说,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即是作者的参观顺序,文中开头说“自碑亭再往北”并没有交代“由北往南”,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中考真题训练】1. 选址【解析】解答时要能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第段与第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段照应的是布局,第段照应的是构建。要补写的词语应从文章的第段内容分析得出,从第段中“建在老崖顶上”“黄洛渭三角洲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等句子可知所填词语应该是“选址”。2。C【解析】“丰图义仓分为内城和外城”是总说,从文中信息分析,A、B句后面都是写的外城的防御,C句后面的内容是说明内城的,而抽出来的句子是说明外城西北角的走廊的,所以抽出的句子应该放在c处。3. (1)防火、防盗、防入侵;(2)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3)低温、低湿、低氧。4. A【解析】B项中,把仓洞的临时储粮功能误解为“长期储存粮食”的功能;C项中的信 息是“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而文本信息是“四周有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