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1806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四 赵普同步练习2 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赵普同步练习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赵 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2”)A. 少习吏事 B. 跪而拾之以归 学而时习之 以空奇C. 家人发箧视之 D. 普明日复奏其人 有时朝发白帝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2)翻译下列句子。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太祖乃悟,卒用其人。_(3)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_。(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5)下面是对画线部分进行联想和想像改写而成的一段课本短剧,请你将未完成的内容补写在横线处(对话、动作、神态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3、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屡屡举荐他?赵普:_太祖( ):不得再议此事!(赵普神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将它补好)(第二天,赵普上朝)赵普(呈上补好的奏折):_太祖(思索良久):_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

4、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日:“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日:“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卒用其人( )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 上怒,诘其故( ) 自当有史官书之( )(2)翻译下列句子。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_ 汝怀齿欲讼我耶!_(3)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_【中考真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为 学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5、?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 B. 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

6、未能远谋 C. 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越 明 年 贫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富 者 有 惭 色。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吾欲之南海,何如?_(2)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_4. 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_参考答案【模拟练习】1. (1)D【解析】D项中“明日”均为第二天。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解析】注意对“临政”“处决”的准确翻译。注意对“乃悟”“卒用”的准确翻译。 (3)手不释卷 【

7、解析】阅读第一段,可在第二句中找到该成语。 (5)以天下事为己任 【解析】第二段的首句即提到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紧接着就举例进行说明,由此可得答案。 (6)示例: 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 赵普:皇上啊,天下英才应为您所用,岂可无端 太祖:朕念你一片赤胆忠心,准奏! 【解析】注意填写的内容需符合故事场景的发展,且符合人物身份、神态、性格特征。2. (1)终于曾经责问 写、记载 【解析】第题中的“卒”,是“终于”之意,不要理解为“死”。第题中的“尝”,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副词“曾经”,要与现代汉语中的“品尝尝试”等区分开。第题中的“诘”是动词“责问”的意

8、思。第题中的“书”在此作动词用,即“书写”。(2)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奏章拾起来带回家。 你把牙齿揣在怀里是想告我的状吗? 【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对关键词语的翻译。如第 句中的“颜色”指脸色;“之”是代词,指代碎奏章。第句中的“怀”,名词活用为动词,即“揣在怀里”的意思。(3)赵普和某臣都敢于进谏,以国事为重,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看看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揭示出人物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找出共同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附译文: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有几个臣子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于是就召见了。但是召见之

9、后,他们上奏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很不高兴,责问上奏的原因,(一个臣子)回答说:“臣认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 用斧子柄打了大臣的嘴,打掉两颗门牙,那人慢慢捡起牙齿揣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揣在怀里是想告我的状吗?”(大臣)回答说:“我不能告陛下的状,可陛下的所作所为自然会有史官记载它。”太祖既害怕又高兴,赏赐大臣金帛,抚慰他。 【中考真题训练】1. C【解析】A项中“为”的意思分别是“做”“雕刻”;B项中“鄙”的意思分别是“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C项中“去”的意思都是“距离”;D项中“顾”的意思分别是“反而”“回头看”。2.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

10、者有惭色。【解析】本句的划分可根据句子的逻辑意义来进行。3. (1)我想要到南海区,(你看)怎么样?(2) 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机敏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解析】(1)注意关键词“之”“何如”的意思。(2)注意“恃”“败”的意思。4. 示例: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目标,还需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实现,“为学”也是如此。 【解析】文章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的重要性。 附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不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

11、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的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有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和机敏,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己依靠聪明和机敏而并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考点同步解读考点1:如何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 【方法点拨】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