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178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二 一面同步练习2 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面同步练习【模拟练习】1.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这部分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衬托什么? ( ) A. 属于景物描写,衬托书店生意不景气。 B. 属于环境描写,衬托“我”当时的心情。 C.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衬托鲁迅先生的热情。 D. 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衬托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 2.下列几个句子,顺序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2、)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一个人读书怎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缀,怠以枕,餐以怡。”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A. B. C. D.3. 根据情境,写出你要说的话。 (1)在一面中,假如买书的是你,当你第一眼认出是鲁迅先生时,你激动地说:“_。” (2)当你“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可自己口袋里只有一元钱,于是你羞愧地说:“_。”

3、4.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翻了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乙】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

4、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1)三段文字中的外貌

5、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 A. 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 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 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 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 甲:_ 乙:_ 丙:_(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1”)(4)从三段文字中对鲁迅肖像的描写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的_人。【中考真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与陌生人交流铁凝 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每日的清晨,我都带着一

6、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和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间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 子已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保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操作。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当年油是珍贵的,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

7、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后来我们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B)此

8、时,门口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 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生出一种愿望,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11)“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12)“您梳着两条又粗又

9、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 (13)“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看我。 (14)“我只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15)“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已经修好,司机催我上车。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16)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C)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头上又有了一顸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10、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一种更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因为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口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愿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17)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1. 本文主要记叙了在不同时间“我”对“炸油条姑娘”的三次不同印象。请分别概括写出。 第一次:_ 第二次:_ 第三次:_2.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_(2)她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_3. 对话,不仅是言语的应答,更应是思想和心灵的互动。仔细阅读第段,“我”和“她”之间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对话?为什么?_4. 文字A、B、C三处都对“油锅”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5. 文章结尾写到,“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联系全文,谈谈“陌生的魅力”有哪些丰富内涵。_参考答案【模拟练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