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1716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童年的朋友一、目标导学1感受童年时外祖母给予“我”的爱心(重点);2学习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难点);3体会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依据书下注释或查词典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发绺( ) 马鬃( ) 诅( ) 咒( ) 惩罚( ) 脸颊( ) 腔( ) 调( )(2)文学常识填空。童年的朋友选自 ,作者是 (国籍)作家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和 。2二读课文

2、,在文中划出描写外祖母头发、眼神、声音、动作的句子,摘要如下:头发: 眼神: 声音: 动作: 3三读课文,说说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4疑问摘要:_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1用心朗读课文,思考外祖母“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今天的样子很凶”的原因是什么。 2反复朗读课文中外祖母的语言,揣摩该怎样读才符合要求。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外祖母独特的人格魅力。1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根据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人物形象如: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

3、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外貌描写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说明外祖母身体很健康。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2文中祖孙对话有几层意思?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外祖母“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句话的?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外祖母的的描写,表现外祖母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这个童年的朋友的 之情。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yn) 付 (z zhu) 丰(rn) (chn) 罚(二)课内阅读外

4、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

5、,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外祖母的话“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 3这段文字中主要采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加点字“睁”能否换成“瞪”?为什么? 5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五、拓展阅读贝多芬的童年 罗曼罗兰鲁特维克范贝多芬,一七七O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

6、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

7、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二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

8、韦该勒、爱莱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青却又不减当年。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壮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

9、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雰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1“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是指的什么? 2“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此句中的“可悲的事实”是指的什么? 3文章中关于贝多芬家乡的景物的描写,与文中哪段话是相互照应的? 4“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这句话中的“悲惨而残暴”应如何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