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1215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李寄》同步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李寄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李寄的作者是_,_(朝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所著 为 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答案:干宝|东晋|搜神记|东晋解析:分析:干宝,字令升,新蔡(现在属河南)人。少勤学,博学多才。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渡江后,召为佐著作郎。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因平定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王导上疏建言宜备史官,乃命干宝兼领国史,后辟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等官。

2、卒年约近五十。干宝是东晋著名的文史学家。所著搜神记为东晋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原本30卷,已佚。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2注音。隰_ 啖_ 吞啮_父母无相_答案:x|d|ni|xing解析:分析: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此题的“啮”很容易写错为“chi”。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

3、理。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然气厉不息。 答案:啖同“啖”,吃。|厉同“疠”,病。气厉,引申为肆虐逞凶解析:分析:文言实词是常考的病。气厉,引申为肆虐逞凶。点评:“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缇萦 _ 咋_诣_石_答案:t|yng|z|y|dn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注意“诣”不能写成“zhi”,石不能写成“shi”。点评: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学

4、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5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_ 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_ _答案:餈同“糍”用糯米做成的食品。|愍同“悯”,怜悯解析:分析:文言实词是常考的食品。|愍同“悯”,怜悯。点评:“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6写出加点字意思。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以: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以: 答案:用|用来解析:分析: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注意“以”在这里都是介词,意思稍有区别。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

5、意思。7给下列字注音。囷_ 斫_髑髅_ _ 咤_愍_答案:qn|zhu|d|lu|zh|mn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注意“咤”易写成“ch”。点评: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8翻译句子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译文: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译文: 答案: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十分可悲可怜啊!。|先拿来几

6、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解析:分析: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注意“悉”是全,都的意思,“为”是被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省略部分要补出来,把(它)放在洞口。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9概括蛇的特点。_ _ _ _。答案:突出蛇的大、猛、贪的特点。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抓住句子是关键,如“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或与人梦,或下谕巫

7、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然气厉不息;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这些属于正面描写,通过对蛇的外形的描写。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抓住关键句子来概括。10文中写蛇不仅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请找出相关句子?_ _ _ _。答案: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累年如此,已用九女。解析:分析: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累年如此,已用九女。侧面描写突出了大蛇对人们的祸害不仅广泛,而且凶残贪婪的特点。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8、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11解释文中“之”的用法。A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之:_B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之:_答案:代词,指蛇要吃童女一事|代词,指奴婢生的女子或犯了罪恶的人家的女子。解析:分析: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有做助词,的;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等要结合语境选择。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等,注意结合语境辨析。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解释。平时要多积累才行。12李寄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答案:李寄是一个聪明勇敢、从容自信、大智大勇的女子。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用物句:请好剑及咋蛇犬 先将数石米瓷糍,用蜜 灌之,以置穴口。|用智句:

9、先将数石米瓷糍,用蜜 灌之,以置穴口;(引诱)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犬咬)寄从后斫得数创(剑斫)。点评:本题关键要找到相关描写人物的句子,通过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13翻译下列句子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译:然气厉不息。译:答案:(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但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啖”“ 厉”的通假字现象。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辨析字词不同的含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积累、记忆。14翻译下

10、列句子的意思祭以牛羊,故不得祸。译: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译:答案: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以”一个是“用”的意思,一个是“用来”的意思。点评:本题不难,大多数字都用直译就行了。15解释句子“之”的意思:蛇出吞啮之。之: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卖寄之身,可得少钱;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之:答案:代词,上文中的奴婢生的女子或

11、犯了罪恶的人家的女子。即童女。|三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解析:分析: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有做助词,的;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等要结合语境选择。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解释。平时要多积累才行。16李寄与区寄比,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李寄和区寄都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少年英雄。解析:分析: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迷惑对手)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愿以闻于官。(抓住时机)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以利诱敌)。李寄请好剑及咋蛇犬 ;先将数石米糍,用

12、蜜耖灌之,以置穴口。(诱蛇出洞)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犬咬寄砍主动攻击)。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17划分句子节奏: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 答案: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

13、的句子。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清题干要求,注意关键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18列句子不属于侧面烘托李寄的是( )A.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B. 土俗常惧。C.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D.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答案:D解析:分析:D项是正面描写李寄的句子。故选D。点评: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19.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寄从后斫得数创 答案: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寄从后斫得数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