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 贵族逐渐平民化 B. 姓氏逐渐普及化C. 宗法制逐渐瓦解 D. 社会逐渐平等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
2、多指平民布衣。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C符合事实和题意,正确;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B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
3、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A. 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 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 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 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汉到宋反映了中国古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因此B项错误。C项是从军事角度而言与材料不符。D项从镇压地方而言三者没有本质差别。到宋时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
4、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样体制弊端致使出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答案为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代元的政治制度地方制度演变4.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御史弹劾丞相,并非是争夺相位,也并非有意挑战丞相的权威而是行驶检察权;因此A.B两项错误;D项错误,检察权和宰相行政大权不属于同一个系统,无法比较。监察官员和丞相的相互制约,
5、体现的是加强皇权的思想,故选C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分权5.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主要包含两对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直至被废除;二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趋势是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题干中的图示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演变趋势,其实质是封建政治制度
6、日趋衰落。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反映的君臣关系不符,排除;图示并非只反映明朝内阁制度,排除B项;图示并非只反映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点睛: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相对过大。西汉武帝时形成内外朝制度,以此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北宋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清朝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6.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
7、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 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 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C. 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 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作者主张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特点7. 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
8、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 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D. 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却被抽签选举组成的陪审法庭通过投票最终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端,民意的广泛性不一定能决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公
9、民的社会政治素养影响了雅典的民主。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故A项正确。BC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8.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 完善法律体系 B. 稳定社会秩序C. 保障平民利益 D. 维护帝国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项,不选C项。完善法律体系不是修改法律内容的原因,不选A项。当时正处
10、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选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9.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A.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C.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
11、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应该放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查,故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故B正确。第一张观点没有掩盖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故A排除。第二种观点不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故C排除。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过于笼统,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0. 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
12、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A. 颁布“解负令” B. 划分四个选区 C. 设四百人会议 D. 划分公民等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掌握教材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从文中理清“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的政治观点,弄清三派产生的背景、基本的利益追求与矛盾冲突。答案:“平原派”说到平原,我们都能产生这样的感觉:土地肥沃,农作物茁壮成长,收获丰富,家给人足它是土地资源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一种,由于这种特殊地位,往往受人青睐,特权阶级总是想方设法将其控制,当然在雅典也不例外。所以当说到“平原派”时,我们自然会想到雅典的贵族。“山地派,说到山地,给我们的印象一般是贫瘠,条件恶劣,只生长生命力顽强的作物、林
13、木等,居民衣食无着。像这样的土地,只有归那些没有政治地位、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我们当然会想到那些普通的雅典平民(注意:不要想到奴隶,因为在雅典人眼里他们不是人,是工具)。“海岸派”说到海岸,我们会想到海外贸易,在雅典得益于海外贸易(也包括海外掠夺)的主要就是工商业者,又因其对奴隶的使用而被称为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当时雅典是贵族政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平原派”自然希望加强贵族专制。“海岸派”虽然经济实力雄厚,却苦于缺少政治特权,而希望温和地改革社会,这样既不会危及他们的经济利益,又能提高政治地位。生活在社会下层、贫困无助的“山地派”则希望彻底改变自己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的地位而要求彻底改革。
14、所以,划分公民等级最能体现海岸派的利益。故选D。考点:古希腊、故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索伦改革11.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A. 英荷战争 B. 英法战争 C. 普法战争 D. 法俄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兴大国指的是德国,旧的大陆主人指的是法国,“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指的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所以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
15、指德法之间的普法战争,并且普法战争进攻者是法国,溃败者也是法国,所以答案是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和普法战争1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B. 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C. 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D. 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实质意义是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B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代议制,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平民不可直选总统,排除A。C、D项说法过于绝对,法国仍存在一部分保守和封建势力,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3. 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德国统一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