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40159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答案】B2.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火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2、”这表明儒学在当时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 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答案】D【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东汉光武帝更换太子称引儒经之说为据,用儒经权威证明诏书合情合理合法,可以分析出此时儒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了,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应该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B项是宋元时期;C项中的选官与材料无关。3.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

3、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4.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4、分析材料的能力。A选项错在材料只谈到儒家和道家,未提佛家,所以与“三教合一”无关;B选项说法正确,葛洪反对张角,强调“忠孝和顺仁信”,这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C选项错误,从以上可以看出,葛洪的思想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有利于稳固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点。5. 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A. 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B. 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C. “理”是万物的本源D. 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答案】C【解析】材料二人均是北宋理学家,“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主张“理”是万物的本源,C

5、正确;A是朱熹思想主张;B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理学积极影响,材料没有体现。6.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陆九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说明该思想家主张内心明晓仁义或天理比通过外在手段知晓天理更为重要,显然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心学主张无关。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

6、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7.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时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 “廉洁和诚信”:揭露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D. “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作出了大

7、胆的批判,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描述的内容与明代时代特征不符,B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8.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A. 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 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C. 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D. 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答案】B【解析】“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都体现出明清之际人们对西方事物的一种思考,既认为要有一定的改变,但又反对完全改变,反对急躁冒进,这体现出对西学东渐的一种反思,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有人”而不是所有人;C选

8、项错误,不符合“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的态度;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学中源”的思想内容,故排除。9.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A.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答案】C【解析】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发展,小说成为文学主流,C正确;A是北宋时期;B中改变错误;D中主流思想错误,仍然是儒家思想。10. 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有助于我

9、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的手工业产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图片中说唱俑的造型可以看出汉代的高超艺术,其雕像栩栩如生,吹拉弹唱,有助于我们对当时文化的直观感受,所以符合题意的是,但是只是几个说唱俑的造型不可证明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排除,正确的选项是B项。11. 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

10、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A. 推动“新航路”的开辟B. 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C. 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D.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实质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说明文艺复兴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C正确;A时间不符合;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12.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A.

11、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C.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D.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说明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实践思考,体现出理性思维,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 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冉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A. 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B. 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C. 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D. 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答案】C【解析】“认为法国的政

12、治文人冉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符合启蒙运动思想主张,显然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14.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C.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D. 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答案】D【解析】第一次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第二次是达尔文进化论

13、思想,二者都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D正确;进化论是启蒙运动思想影响,A错误;B是文艺复兴影响;C不符合材料主旨。15.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获利、勤奋劳动、节俭等均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这些新教思想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

14、;材料不涉及因行称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6.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A.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B. 人文主义的兴起C.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D. 启蒙运动的深化【答案】D【解析】伏尔泰和卢梭对于理性的不同认识,说明启蒙运动的深化发展,D正确;A中质疑说法错误;B是智者运动;C与材料主旨不同。17.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

15、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A. 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B. 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C.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D. 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出现在18、19世纪,生物学领域打破神学创世说的禁锢是指进化论的形成,也在19世纪,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当时西方社会矛盾复杂,导致文化领域的上述现象,故D选项正确;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只是社会矛盾的表现之一,故A选项错误;人文精神走向成熟,也只是属于思想方面,过于片面,故B选项错误;科学技术仍然属于单个领域,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故选D。18. (加)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地球村”一词)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下列最有利于“地球村”出现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地球村是指传媒的速度加快,信息技术传递改变这一现象,故D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