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39689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建设,机场概况,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市东部,面积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距虹桥机场约40公里。 浦东机场一期工程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一期建有一条长4000米长、60米宽的4E级南北向跑道,两条平行滑行道,80万平米的机坪,共有76个机位,货运库面积达5万平米,同时,装备有导航、通讯、监视、气象和后勤保障等系统,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机场概况(续),浦东航站楼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均为三层结构,由两条通道连接,面积达28万平米,到港行李输送带13条,登机桥28座;候机楼内的商业餐饮设施和其他出租服务设施面积达

2、6万平米。,浦东机场一期工程改造工程完成后,将能满足2008年第二座候机楼投入使用前的运营需要,即具备年飞机起降3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65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目前,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56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个上海机场的六成左右。通航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48家,航线覆盖73个国际(地区)城市、62个国内城市。,浦东机场第二跑道概况,2005年3月17日 , 浦东机场第二跑道位于浦东机场第一跑道以东2260米处,长3800米、宽60米,与第一条跑道平行;建有两条平行滑行道、四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六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及两条长1662米的东西向联络滑行道;按照满足4F类飞行的使

3、用要求设计,可起降包括A380在内的各种大型飞机。,浦东机场的规划,浦东国际机场是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组织实施的。总体规划为:4条跑道,4座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500万t。 一期工程设计目标年为2005年,年旅客吞吐量为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75万t,详见表11。,表11 浦东国际机场建设规模,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工作区、机务维修区、东航和上航等航空公司的基地及相应的市政配套工程。飞行区工程建有一条长4000m、宽60m的跑道和相应的平行滑行道及联络道,配有先进的II、III类导航系统。航站区工程建有长4

4、00m,宽128m的主楼和长1374m,宽37m的候机长廊。主楼内国际国内厅各设4个岛共192个值机柜台,13个到港行李提取带;候机长廊设有28条登机桥(固定端);在航站楼前方建有一座建筑面积达118hm2的停车楼,可泊车3460辆;,在航站楼之侧有航管塔台和站坪指挥中心。工作区内建有商务、办公、地面保障服务用房、消防中心、能源中心、供配电站、污物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设施、油库等。机场有一条19km长的主进场高架,横跨400m x 320m的水池,为旅客提供便捷的陆上交通。此外,还为航空公司提供有规划良好的货运、机务维修及其他用地。,浦东国际机场现场条件,各个信息与弱电在设计中均考虑到浦东国际

5、机场的现场条件,即所有设备和产品应能在下列现场条件下正常运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海之滨 海拔高度:1000m以下; 室外环境温度:5-40; 室内环境温度:0-40; 最大相对湿度:95; 其他:无明显的尘埃、烟、腐蚀性或可燃性气体 电力供应条件如下: 电压:380V220V交流三相五线制 频率:50Hz; 电压波动:17; 频率波动:15; 工作制度:365天24小时。,为把浦东国际机场建成为具有现代化综合管理功能的机场,将建立集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浦东国际机场信息与弱电系统由50多个子系统组成,有些系统独立完成一定的业务功能,而大多数系统相互间均有不同程

6、度的信息交互。系统将采用中心数据库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以高速宽带主干网连接机场内的综合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及部分弱电子系统。该系统还将与现有的虹桥国际机场以及规划中的城市航站楼的信息系统相连,并预留与浦东国际机场未来总体规划相适应的扩容和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综合、先进、高效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以保证浦东国际机场作为国际枢纽机场为旅客、航空公司以及机场自身的业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系统、完整的信息服务。,需求特点分析,1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按照浦东国际机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规划原则,对信息与弱电系统也提出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预留接口的要求:充分重视系统的整体规划,

7、在进行一期工程的建设时要为与各期工程项目的连接预留接口,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高效性。另外,一期工程的建设时间非常紧迫。,需求特点分析(续),2。营运模式和信息与弱电系统的可塑性较大 浦东国际机场一切从零开始,不存在改造原有系统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限制,业务模式和信息与弱电系统的可塑性均较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合理地把营运模式和信息与弱电系统结合起来;一方面,使信息与弱电系统本身的体系结构尽可能合理、高效,符合营运模式的需要;另一方面,使营运模式适合信息技术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精简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需求特点分析(续),3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 机场

8、业务能否正常、连续运作,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交通、经济秩序及其形象和声誉。机场信息与弱电系统能否可靠、安全、连续地运行,是对该系统的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需求特点分析(续),4机场业务流程复杂 以航班业务为例,每个航班的计划要经过预计划、中长期计划、次日计划的编排直到当日计划的调整;制定好的计划会影响到停机位、值机柜、行李转盘、登机门等一系列营运资源的分配,以及候机楼公安、海关、安检、油料公司、配餐中心、地面服务等许多单位的准备工作;而旅客进港前、出港后更是涉及离港、航班信息显示、行李处理、广播等诸多环节。因此,整个系统的信息相关性和信息处

9、理流程都较为复杂。,需求特点分析(续),5覆盖内容广 这些系统既包括日常营运管理如离港、航班信息显示、行李处理、广播、营运资源分配、飞机泊位引导、应急指挥、地面服务以及配餐、油料、货运等,也包括综合信息管理如航空业务统计、航空业务收费、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仓库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还包括CATV、楼宇自动化管理、安保监控、消防等系统,整体信息量巨大。,需求特点分析(续),6地域范围大 仅一期工程就将覆盖航站区、工作区、货运区、站坪指挥中心4个区域共约20个左右建筑单体,航站楼更是长达1347m。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布线和网络技术至关重要。 7采用的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类型多 由

10、于采取各子系统单独招标的方式,机场各个系统所涉及的软硬件设备的品牌干差万别,各系统采用的网络、主机、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也各不相同。,需求特点分析(续),8外部接口多 浦东国际机场还要考虑与诸多其他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以便与这些外部单位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这些单位包括中国民航总局、东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等国内外航空公司、海关、边防检查、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空管局、虹桥国际机场以及在建设中的城市航站楼等。,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建设的任务,1管理信息 建立综合信息系统,面向机场的主要管理部门,为机场的运营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及决策支持,并为机场的行政管理提供计算机辅助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

11、 2生产运营 建立营运管理系统面向机场的营运部门,是机场日常运行的核心部分。包括对航班信息等重要信息的收集、维护、处理、存储和发布,以及对机位、值机柜等运营资源的管理及分配是为旅客、机场工作人员、航空公司及驻场单位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主要部分。,3能源保障 建立监视与自动控制系统,对机场内重要建筑如航站楼、车库等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实现对楼宇内各类设备的运行监控、进出控制、安保监控和消防报警等。还包括分布在机场内的若干个自成体系的监控系统,为整个机场的能源、照明、通讯、给排水等方面提供自动控制。 4通讯接口 为机场的有关部门、民航专用通信网络、虹桥机场、城市航站楼及未来航站楼提供接口和规范。外部

12、通讯是提供机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接口,一方面它是获取航班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关键通道,另一方面它也是机场向民航各管理部门、各航空公司及驻场单位发布信息的主渠道。,5网络平台 建立机场中心数据库,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共享和自动化;建立高速宽带主干网,为各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提供高速的通道。,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的 建设历程与特点,1997年中期,机场建设指挥部决定公开招聘一家国内计算机公司作为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建设期间的咨询顾问公司,协助浦东国际机场通过国际招标的方法确定一家国际著名计算机公司承担浦东国际机场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任务。通过议标,确定了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为信息系统咨询顾问公司。1997

13、年底,机场建设指挥部又聘请上海新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第二家咨询顾问公司。,事实上,为了借鉴已有经验,减少建设风险,浦东国际机场一方面聘请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新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顾问公司,另一方面,还长期聘请一些老专家担任建设顾问,多方力量共同辅助进行各个项目的招评标与技术谈判工作。建设指挥部对于一些需要作出决策的问题,与诸多顾问充分讨论认证,对于重大问题,还邀请著名大学、研究所的知名学者共同参与,以降低决策风险。 浦东国际机场信息与弱电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边学习边认识、边认识边实践的成功经历。,浦东国际机场信息与弱电系统的总体规划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认识过程。199

14、6年,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对航站楼进行初设计时,结合其工作范围,曾对浦东国际机场信息与弱电系统的规划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其后民航中南机场设计院给出了一些规划设计建议,另外,作为顾问公司的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也作了一定的工作。在诸多探讨的基础上,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最后形成了总体规划设想,并且这些设想随着各个系统建设的展开仍在不断完善深化。,信息系统集成的招标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首先由浦东国际机场信息中心与顾问公司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调研起草招标书,然后进行集成商招标。第一轮的竞争在初步入围的8家投标公司之间进行,他们是美国的IBM、UNISYS、惠普、摩托罗抗、德国的西门

15、子、日本的NTT、英国的英航快翼公司和香港长天公司。经过国内外专家的认真评审,最后以无计名投票方式选出前3名进入第二轮。,第二轮的竞争是在IBM、UNISYS和西门子利多富公司之间进行的,3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实现技术方法和途径,在此重大决策之际,机场建设指挥部组织了考察团出国进行现场考察与调研,分别考察了德国的柏林机场、慕尼黑机场,法国的戴高乐机场、奥利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斯基莫机场。最后考虑到浦东国际机场建设周期紧虽然西门于利多富公司的方案并不是绝对的最佳设计方案,但西门子利多富公司有成功运用于德国柏林机场的成熟解决方案UFIS,这有利于降低信息系统集成的风险,确保浦东国际机场在建国5

16、0周年时能够按时投入营运,因此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最终决定选择德国西门子利多富公司作为系统集成商。,测试实验室的概念也是逐步形成的。在信息系统集成招标阶段,虽然考虑了系统的测试,但是当时的测试含义仅限于在机场开航前,对部分核心应用于系统进行独立测试。随着系统设计分析的深入和开发工作的进行,对于系统集成的复杂程度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机场信息系统在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的高要求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香港赤腊角机场开航时出现系统运行异常的教训,使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深刻地认识到保证机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机场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机场领导先后到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际机场进行参观和学习,“测试实验室”的概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经反复探讨,并逐渐深入到每个参与机场信息系统建设人员的头脑中。最后在1998年的11月,离开航仅剩不足1年,机场领导果断决定在浦东国际机场建立一个永久性测试实验室。 离港系统、综合布线、网络方案等诸多项目均经历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