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39533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四川省长宁县双河学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 选择题(48分,每题2分。提示: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上面表格内,否则0分处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

2、流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 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3、下面对隋朝特点的尖端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 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4、“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唐太宗为实现上述治国思想采取的

3、措施是 ( )A加强皇权 B。轻徭薄赋 C。制定法律 D。对外开放5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句话是资治通鉴对哪位女皇帝的评价A.隋文帝B、武则天C、唐玄宗D、汉武帝6、“开元盛世”的“盛”相对于“贞观之治”的“治”,主要表现在( )A、政治稳定 B、国力强大前所未有 C、文教昌盛 D、人民生活安定7、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8、我国唐朝创制且闻名的陶器艺术珍品是( ) A、青瓷 B、青花瓷 C、白瓷 D、唐三彩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4、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 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10、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政 11、关于黄巢起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 B 曾经攻入了长安 ,建立政权C、推翻了唐朝的统治D、主要原因是节度使势力膨胀12、 “杯酒释兵权”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元世祖 D、明太祖 1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与下列主题最契合的是( )A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B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的发展C“和同为一家”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5、14、陆游(南宋诗人)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党项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的时代背景是A、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16、后人仿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改写成“出师未捷身冤死,长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该诗怀念的是南宋的( )A、岳飞 B 文天祥 C 寇准 D 秦桧17、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

6、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A 开始种植水稻时间较晚 B、麻是古代主要经济作物C、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8、“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材料反映宋代( )A 农业繁荣B 手工艺兴旺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化昌盛 19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 B C D20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

7、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 ) A、统一全国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起兵抗元2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对应的朝代应该是()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3、下列农副品种,于宋朝时期引进的是( )A花生 B玉米 C占城稻 D茶叶24、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城市是()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

8、大都2、 非选择题(共52分)25、填空题:(共16分,每空2分)(1)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 _(2)唐朝时,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是_ (3)唐太宗时期的重臣宰相 _ 和杜如晦被称为“房谋杜断”。(4)书法家: _ 和欧阳询是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5)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 _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6)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_(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_ (8)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 _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

9、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分)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4分)材料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4分)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2分)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

10、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4) 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4分)27、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1) 北宋城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发展?(4分)材料二:观察下面图片:(2) 宋

11、朝商人可以通过号外贸易赚取利益,请问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4分)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2分)材料三:,宋朝商人到四川经营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 请问纸币最早出现的地点?(2分)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势?(4分)(4) 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币外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2分)双河学区2017年春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ACBBB BADBA BABCB ACCDB CCCD25. 隋炀帝 鉴真 房玄龄 颜真卿 统一 指南针 交子 临安 (每空2分,共16分)26、(1)唐玄宗(2分) 重用贤能;

1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藉。(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2)曲辕犁、筒车(4分)(3)科举制 (2分) 殿试和武举(2分,只答殿试制度也得2分)(4)玄奘、大唐西域记(4分)27、(1)打破了空间限制:住宅区和商业区界限被打破 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等(每点2分,共4分)(2)广州、泉州;市舶司(共6分)(3)四川(2分) 携带方便;成本低(每点2分,共4分)(4)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卡刷卡支付等(答对两种即可得2分)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