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wsl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3936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162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wsl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归去来兮辞wsl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归去来兮辞wsl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归去来兮辞wsl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归去来兮辞wsl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wsl》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wsl(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陕西省丹凤中学,2012. 07. 10,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常识 2.探究情感 3.

2、讨论方式,题 解,归 去 来 兮 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归去来兮,辞,回去吧,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辞,句式散化,一般押韵,可平可仄。,两句一组,四句一节。可对可散,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常带虚词“兮”。,一、文体简介,文体常识: 关于“辞”,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_ , 四句为一小节,以_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屈原,体制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六,注意:辞,一般是抒情的,二、反复吟咏,飏(yng) 瞻(zhn) 樽(zn ) 觞(shng) 憩(q) 岫(xi) 翳(y)

3、 桓(hun) 畴(chu) 棹(zho) 耔(z) 窈窕(yotio),三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chuchng,yng,熹微,zn,shng,min,jio,xi,y,hun,yotio,hung,go,zho,k,正音:,惆怅,飏,x,樽,觞,眄,庭柯,矫,岫,翳,盘桓,棹,窈窕,遑遑,皋,文中的韵脚字,第一节:押u韵 韵脚字“归”、“悲”、“追”、“非” 第二节:押三个韵: 、u韵脚是“熹、微” un韵“奔”“门”“存”“樽” an韵“颜”“安”“关”“还”“桓” 第三节:押一个韵ou 韵脚“游”“求”“优”“畴”“舟”“丘”“流”“休” 第四节: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

4、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 “之”“期”“籽”“诗”“疑”,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听朗诵,感受音韵美,三、知人论世,姓名:,号靖节先生,字元亮,陶潜(或陶渊明),字号:,生卒年月:,365427,朝代:,家庭出身:,职业:,个人爱好:,东晋,农

5、民,没落官僚地主,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又号五柳先生,我所知道的陶潜-:,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史怀古诗(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一类是大量创作的田园风景诗,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后人常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艺术上平淡朴素,质朴自然,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

6、(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陶潜生活道路:贫仕隐,我知道的此文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即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

7、!”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四、整体解读,标题:归去来兮-,-回去吧,问题生成:读到标题,你心中会生发哪些问题?,讨论交流: 是谁归来?从哪里归?为什么归?归到哪里去?归得怎么样?还会归去吗?-,问题求证:读文本解决问题,全文两部分,分为“序”和“辞” 。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分三个层次:,关于“序”,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8、.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贫穷无以自资)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仕官自役怅然)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隐逸怡然自适)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

9、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序文疏通,生生所资: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生活;资,凭借;所凭借维持生活的。 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我也有这个想法。 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正赶上;正赶上奉使外出之事。 以惠爱为德:以,凭借;德,美德。 犹望一稔:犹,仍然;望,希望;一稔,任职一年。 敛裳消逝:收拾衣服,连夜离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贫穷无以自资)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

10、(凭借)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来养活自己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存的余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朋好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承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恩惠仁爱),叔父陶夔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来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11、。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仕官自役怅然)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隐逸怡然自适)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

12、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合作探究 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明确:,1)余家贫,无以自资,未见其术。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难以忍受,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3)“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4)“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三条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己坦率自然的本性使然。作者崇尚自然随意,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思考:陶渊明因何为官?又因何辞官? 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序,为官之由:家 贫 辞官之因: 质

13、性自然, 违已交病,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五、品味内容,归去来兮辞,归思,归途之乐,室中之乐,园中之乐,出游之乐,归田,归心,情感体会,本文抒发的情感是:-,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作者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成化,乐安天命的思想。,隐士情怀,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两种:,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探究方式,问题:,方法指导:细读文本, 分步探讨 (

14、此处抒何情用何式 有何用),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心似箭 抵家欣喜室内候迎 涉园成趣外出寻景 纵情山水安度余生。,自责自慰,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对比,研习第一段:,一、自读质疑 二、交流释疑 三、内容梳理,重点字词(第一段),胡: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形,身体 奚:为何 悟,知道;谏,劝止,挽回 实:确实,实在 飏:通,扬,飞扬 问征夫以前路:以,用;征夫,行人;用前面的道路来问行人 恨,抱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家去

15、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让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在未来的岁月中还可以补救。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回家为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研读第1段。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