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37161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分25=50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 分封制B. 世袭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来看,这种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答案为D项。分封制是分封诸侯、拱卫王室,排除A项;世袭制确定继承者,不是对族人进行管理和处置,排除B项;郡县制根据地域划分,与血缘无关,排除C项。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

2、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2. 宋朝“州”的地方行政长官称“知州”。“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知州名义上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A.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B. 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D.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答案】C【解析】知州名义上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说明宋朝时期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宋

3、朝的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不能说明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排除D项。3. 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 古罗马B. 古希腊C. 英国D. 美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故B项正确;古罗马是西方法制的摇篮,故A项错误;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美国开创了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错误。4.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A. 法国B. 英国C. 美国D. 德国【答案】A【解析】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曲折,历经君主立宪制、

4、共和制、帝制等,远远超出其他国家,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故答案为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后实行总统制共和政体,德国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5.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答案为C项。

5、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其直接目的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外反对势力之间关系的完全倒置: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融合,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就必然带有反帝的性质。6.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 总统B. 议会C. 内阁D. 国民全体【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答案为D项。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排除A、C项;议会掌握立法权,排除

6、B项。7. 中国共产党疾呼:“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引发这一呼吁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南京大屠杀C. 一二八事变D. 卢沟桥事变【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来看,中国共产党发出这一呼吁的背景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表明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国的全国性抗战开始。故答案为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南京,一二八事变发生在上海,均与“平津”“华北”不符,排除A、B、C项。8.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德国古典哲

7、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学说A. B. C. D. 【答案】A【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法国启蒙学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排除含有的B、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

8、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B的说法太绝对,排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说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所以答案选C;D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0. 20

9、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时强调:“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此,两岸必须A. 实现直接“三通”B. 践行“一国两制”构想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解析】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则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故答案为D项。2008年已实现直接“三通”,排除A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方面的接受,排除B项;C项与“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关

10、系不大,排除。11. 2016年11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发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材料中的“上海精神”A. 推动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B. 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C. 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D. 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答案】B【解析】“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各成员国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的文化形态,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材料中的“上海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故答案为B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并非都是亚洲国家,也并非所有亚洲国家,排除A

11、项;C、D项说法绝对,“上海精神”不能体现,上海合作组织也不能做到,均排除。12. 美苏是两种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体现为A. 合作对抗战略合作B. 对抗对抗战略伙伴C. 对抗合作对抗D. 对抗合作深度合作【答案】C【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处于对抗状态;二战期间出于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的目的,两国实现合作;二战后美苏争霸,再次进行对抗。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D项。13.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

12、强调了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的含义是,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从材料含义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强调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落后性”和“脆弱性”,排除B、C项。14.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B. 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 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答案】A【解析】东汉时期实行坊市制度,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进行限制。在

13、这一时期,“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即政府允许的用来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故答案为A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为草市,东汉时期尚未出现,排除B项;东汉时期对商业活动的时间有限制,没有出现夜市,排除C项;东汉时期的“市”是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排除D项。点睛: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15.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

14、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文中的“他”是指A. 哥伦布B. 迪亚士C. 达伽马D. 麦哲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西欧新航路开辟相关内容。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风暴角”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即迪亚士。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迪亚士的航行路线16. 有人描

15、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反映的19世纪初的英国,说明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因此纺车和手织机的弃置不用,应当是工业革命开展带来的生产领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主导,不是重工业,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17. 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A. 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 日本形成了独占的局面C. 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 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题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