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者介绍: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 1961 )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 1954 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 老人与海 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至此,海明威的文学声誉达到了顶峰 据统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 136 种语言,他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基督教的 圣经 ,他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海明威成了美国文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海明威受到读者如此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简约但并不简单的写作风格 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 冰山理论 或 冰山原则”一 什么是冰山理论在歇斯底里研究(1895)一书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 冰山理论 ”,他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尖角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 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在文学创作中,到底什么是“ 冰山理论” 或“ 冰山原则” ,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尔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
”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 ,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 午后之死(1932)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 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 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 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二 海明威 冰山理论 的形成海明威作品中 冰山理论 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些原因(如文体限制 审美心理等)具有广泛的意义;但有些原因的形成,与海明威自身的因素有很大关系1 早年经历的锻炼 海明威没有上过大学,1917 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 《 堪萨斯城明星报》 ,当了一名见习记者 该报提倡行文简短明快,要求新闻报道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正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
对此,海明威认为:这是我在学习写作上,得到的最好锻炼,也是写作的重要原则,我永远不会忘记它 后来,他又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 的驻欧记者在欧洲各地采访写稿尤其是 1922 年热那亚会议期间,他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 “电报体风格” , 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只有血 、骨头和肌肉的新的语言这段经历对海明威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2 其他作家 艺术家的影响 海明威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说到别人对海明威的影响,有人曾分析说:“海明威从马克 吐温那里学习用平易简单的英语,短字和短句;从斯泰因那里学会简单的句法;从庞德那里学习简练 含蓄的笔法,而不要直陈其事,学会使作品达到简练 突出本质;从康拉德那儿学习微妙的 朴素的结尾” 当然,海明威的这种学习不是拙劣的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吸收贯通,用自己的独创精神,锻就一种独创性的 冰山风格3 时代的影响 海明威亲身经历过一战 西班牙内战和二战,战争在他的身体和心灵上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在海明威谈创作中曾说,战争在一个作家的心灵留下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战争不仅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青年对生活美好的幻想,也摧毁了他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
在海明威看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眼前的事实,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程;唯一可取,可以自我救赎的是坚忍的精神 、华丽的修饰词、 添色加彩的评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面前都失去了血色,露出了不真诚的面孔 因此,不仅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坚忍 寡言的 硬汉子 ,他的作品本身也坚持客观凝练的风格4 独特的审美趣味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海明威对户外活动,如游泳、 钓鱼 、拳击 、踢球有着特殊的爱好,对斗牛尤其迷恋 在文明被摧毁 传统价值体系崩溃之时,斗牛不仅给迷惘中的海明威提供了一种成功应对生活中的两难困境的方式,一种 重压下的优美风度 的为人准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启示 训练有素的斗牛士不仅干净 利落,不拖泥带水,而且姿态非常优美,这些都令他心醉神迷 因此,他在作品的叙述中也极力保持一种斗牛士的风格,找到使他激动的东西,又快又准地表达出来,不作繁华的修饰,不作多余的议论三 海明威作品中 冰山理论 的运用关于“冰山理论” ,在《 午后之死》中,海明威有过这样的解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
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 冰山理论 ”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 冰山理论 ,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 ,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由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 鲜明的形象、 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 冰山理论”或 “冰山原则” 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永别了,武器》中的结尾,医生顺着过道走掉,我回到病房门口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 一个护士说“不,我可以的” 我说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你出去” 我说:“ 那位也出去” 在此之前,作者没有告诉读者房间里有几位护士,这段文字也没交代,可是读者就马上知道了这间停着 我 情人凯瑟琳)尸体的房子里有两位护士 我 的对话没有丝毫失态之处,可是读者也从这段文字里知道了 我 的失常变态 这些语调上的变化其实在上边文本中全无提示,作者也没有用叙述的方式告诉读者关于主人公 我 的任何情绪变化,然而通过对话,读者却都知道了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亨利同死去的妻子告别时绝望的表情,也可以感受到他伤心而麻木的心。
《太阳照常升起》问世于 1926 年,读了 太阳照常升起后,才会真正体味到海明威的 “冰山理论”赋予小说无尽玩味的魅力 看得见的部分只是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八分之七 小说中人物的对话, 行为后面的潜台词,人物表面关系背后的丰富意味,情节安排 人物设计达到的余音等效果是这部小说最让人读之欲罢不能的地方小说写成后,精妙之处俯拾皆是 ,比如勃莱特身处她爱着却不能与之结合的巴恩斯和追求她的米比波普勒斯伯爵之间的那一段描写,勃莱特的无可奈何与怨怼 巴恩斯的无能为力 老伯爵的委屈逢迎,都被海明威用不动声色的镜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由于海明威是借助 冰山理论 进行创作的,因而他的悲剧作品也就显得极为含蓄,而不像传统的西方文学那样的极为激荡 海明威自己认为 《永别了,武器》 是一部悲剧作品,然而,我们并没有感到悲哀 这种悲的情怀,由于 八分之一 和 八分之七 的区别而显得更加含而不露二 美学内涵1.象征意义2.内在之美3.画面之美。